在昨天(7月29日)上午举行的东京奥运会游泳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雨霏以2分03秒86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纪录!这是中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
80分钟后,张雨霏再次出战,与队友杨浚瑄、汤慕涵、李冰洁一起,以7分40秒33的成绩夺得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这是中国游泳队首枚接力项目奥运金牌。实不相瞒,其实这两个项目的背后,都有航天技术的加持。
早在2019年12月,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时代光电公司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通过先进的航天技术,将用在天上飞的惯性技术融入游泳运动员训练中,提高竞赛成绩。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时代光电公司运动测量团队与国家游泳队合影)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所时代光电公司研制的以惯导分系统为核心组成部分的运动测量产品在训练中起到很大作用。
(该产品单台设备重量仅16g,防水等级达IPx7,采用无线数据收发方式,内置电池无需外接电源)
该产品通过惯导分系统,我们能够获得运动员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以及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实现了对每个动作的精细量化评估。
(时代光电公司运动测量团队和参与试验的游泳队员)
(张雨霏穿戴好测量设备准备开始试验)
(试验中的杨浚瑄)
航天技术的“神奇”不仅可以用于游泳,在赛艇方面也功不可没。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中中国组合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夺金,航天“风洞”功劳不小。
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低速风洞实验室成功开发三维力测量平台,研究运动员不同动作、姿态的气动力大小以及不同编队组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奥运训练和比赛,提高我国运动员竞技成绩。
用科技,出成绩,有了航天技术的助力加持,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如虎添翼。中国运动健儿们勇创新高,看着他们连续夺金,昔日一同试验的小伙伴们倍感骄傲自豪。祝福奥运健儿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能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博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我们的太空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