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是江苏最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光荣的革命传统。漫长的革命岁月,赋予了宜兴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市现有市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处,7处入选第一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保存较为完好的革命遗址遗迹31处。近年来,宜兴大力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精心保护,留住历史记忆
宜兴市研究出台《宜兴市文物保护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政策指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革命文物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建立革命文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的落实措施,统一协调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细化形成《宜兴市文物修缮保护五年行动方案》,将革命文物资源保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推进,不断加大对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及提升力度
深度挖掘,构建展示窗口
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党领导宜兴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进程,将更多的革命遗存挖掘出来,更多的革命史料整理完善。发挥宜兴市档案史志馆、新四军和太滆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等机构的专业力量,搜集、研究、编写新四军和太滆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资料,出版《新四军在宜兴》《竹海怒涛》《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等书籍,整理确认新四军在宜兴的红色文化遗存30余处。启动红色基因库建设项目,面向社会持续征集宜兴革命史料和党史文物,累计收集收藏红色革命文物、史料1500余件(套/张),红色书籍近3000册。将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等作为展示革命文物及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窗口,高规格、大手笔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宜兴党史陈列馆、宜兴革命烈士纪念馆、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先后建成开放,投入资金近9000万元。在内容展示上注重打造精品陈列,不断丰富布展形式、提升视听效果,让红色文化更好地浸润人心。
活化利用,扩大宣教成效
运用流动展览、主题宣讲、文艺创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革命文物从实体形态中解放出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阐释深刻内涵,扩大影响范围。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先后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宜兴抗战文物图片展、“薪火相传”宜兴改革开放40周年文物保护成果巡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宜兴革命记忆图片展等流动展览,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广泛宣传革命文物、普及文物知识、提高文保意识,参观人次超50万;坚持“老中青少”齐发力、点面结合全覆盖,组建老战士宣讲团、薪华志愿宣讲团、红苗宣讲团等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宣讲团队,开展“红色地名”宣讲会、“红心向党”宜兴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故事会等活动,从亲历者、志愿者、接班人的不同视角,解读宜兴红色故事,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红色文化传播。(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路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