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有个“汪桥阿姨”,红了!

2021年07月19日 09:23:43 | 来源:i常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伏盛夏,海虞镇汪桥村村民黄丽平行色匆匆,手拎工具箱赶往汪桥村钱家宕,她是来为90多岁的祝招娣老人洗头理发的。

  此时另一位村民徐桂芬已如约来到祝奶奶家中,两人互相配合,搀扶老人坐定,摆开脸盆冲好水,细心调好温度,边为老人洗头,边和老人聊天。

  清洗完毕,黄丽平从工具箱中取出剪刀、梳子、电推剪、电吹风等工具,麻利地为祝奶奶理发、吹风。一番精心打理后,祝招娣的面貌焕然一新。

  祝招娣:“替我剃头、替我洗头,我开心格。”

  黄丽平、徐桂芬和祝奶奶同是汪桥村人,不过非亲非故,但这两位五六十岁的阿姨却雷打不动定期上门来为老人提供助老暖心服务,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汪桥阿姨”。

  “汪桥阿姨”不是个体,而是14个海虞镇汪桥村的阿姨组成的“暖心养老服务队”,她们平均年龄61周岁,其中最大年龄71周岁,最小的52周岁。

  服务队今年3月成立以来,她们将心比心,饱含对老年人的理解,用热心耐心细心爱心放心服务,为村内重残、独居老人或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黄丽平:“我以前开过理发店,在外也要参加志愿服务的,后来自己村里发起办服务队,我跑快快!这种形式很好,除了能帮助老人,还在全村形成了更好的尊老、爱老、助老风气。很快我们也老的,我们服务人家,以后人家也会来服务我。”

  徐桂芬:“我今年60岁,虽然自己也是老人了,但是还可以帮一帮年纪更大的老人们。服侍好他们确实是要的,以后我们自己也会越来越老的,也需要别人帮助。”

  “汪桥阿姨”是汪桥村党建“书记项目”,为了让服务队的服务精准有效,汪桥村通过网格长、网格管理员、村干部包干宅基等方式,开展走访摸排,最终确定了30名服务对象,刚才说到的祝招娣就是其中一位。

  白天,祝奶奶大部分时间独自呆在家中。“汪桥阿姨”们经常上门来,除了做家务,她们还陪伴老人散散步、聊聊天,让祝奶奶绽放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徐桂芬:“她一直要问“你什么时候再来?”反正几号我一直和她说好的,临走时告诉她我什么时候再来,总是说好,她要问的。”

  汪桥村周家桥的邵祥兴今年83岁,是一名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邵祥兴的老伴因病过世,突然间他少了一个可以互相照料、相伴生活的亲人。

  汪桥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联系到了“汪桥阿姨”顾建英结对服务。2个月来,顾建英坚持到老人家中帮忙搞卫生,洗衣、拖地、做饭。

  每次上门,顾阿姨都是为老邵忙这忙那,还经常陪老人说话、拉家常,这让邵祥兴备感温暖。

  邵祥兴:“服务来好的,她们每个星期都要来替我洗衣服、拖地板、搞卫生。共产党确实是关心我们,我心里很开心。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好,我作为老年人真的很有体会。”

  黄金娣老人今年67岁,常年的疾病缠身让她身形瘦弱,有时说话都很费劲。她的老伴身体也不好,两人都要长年服药,和他们共同生活的还有年迈的婆婆。“汪桥阿姨”来到了他们身边。

  为黄金娣家提供服务的“汪桥阿姨”是邵寅芬,每过一段时间,她就上门来,为三位老人做上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为老人们整理房间、清洗衣物。

  黄金娣:“她们来了全要做的,烧饭、搞卫生……有时候老伴不在家,就请“汪桥阿姨”来烧饭。减轻了我们负担。”

  和其他志愿者相比,邵寅芬参加服务队的体会更为强烈。因为她本人既是“汪桥阿姨”的一员,也是“汪桥阿姨”服务队的受益人。

  邵寅芬:“我老公也中风了,快五年了,不能动。有了这个“汪桥阿姨”,她们帮我来搭把手,我也轻松了好多。所以我也报名参加这个“汪桥阿姨”服务队,也要帮别人解决困难,为别人服务。”

  截至今年6月底,“汪桥阿姨”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1000多小时。在服务对象的回访中,“汪桥阿姨”好评率达到了100%。这个暖心服务项目以党建引领,将“汪桥红色邻里”打造成了多方联合的为民、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倡导村民之间互帮互助,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携手共建幸福汪桥。如今,汪桥村的村风民风更和谐,乡邻关系更融洽。志愿者和村委会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汪桥村村民任妙金:“服务得蛮周到的,我们看在眼里,好的!政府也好,关心老人!/我们全是一个村的人,真的都是热心人。”

  目前,常熟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3.7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1.75%,老龄化率和老年人口绝对值均位居苏州各市(区)首位。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减轻家庭负担,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更高?海虞镇汪桥村以党建引领,创新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模式,探寻出了一条老人受惠、群众满意并且可行可试的互助养老新路。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