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赓续红色血脉,塑造城市品格|新华每日电讯

2021年07月14日 11:57:11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里,孕育了顽强的沙家浜人民,在芦苇荡中点燃抗日火种;

  这里,打响了激烈的夜袭浒墅关战役,镌刻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这里,诞生了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谱写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这里,沐浴着江南文化的阳光雨露,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基层治理,涵养城市文明……

  江苏省苏州市坚持党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在转型发展中塑造城市品格。

  红色基因嵌入城市肌理

  在张家港双山岛渡江战役纪念碑前,89岁高龄的亲历者陈品如向中学生们讲述渡江战役的故事;浒墅关经开区一群年过六旬的文艺爱好者们,组建了“新乐音乐班”,把党史学习教育唱进村民家中;昆山市陆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剧场内,原创话剧《特别党员陶一球》紧张联排……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州市多措并举,多点开花,多维发力,形成全域覆盖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矩阵。

  “将红色基因嵌入城市肌理,让红色沃土开出新芽。”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金洁说。

  相城区黄埭镇是苏南地区东桥党支部的诞生地,这里的古镇、河道都是革命先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为此,该镇打造了一条全长1.3公里的党史学习教育采风线路,邀请老兵等红色宣讲团成员驻点宣讲。

  “看着河边的乡村美景,听着老兵爷爷讲述的战斗故事,更让我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黄埭镇“90后”党员马婉莹说,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丰富了观感体验,让党史学习生动、“走心”。

  1939年6月24日,新四军带领浒墅关群众在浒墅关火车站夜袭日军,获得奇胜,“夜袭浒墅关”载入史册。浒墅关经开区精心编排红色舞蹈《夜袭浒墅关》,带领党员、群众重温革命故事。

  脱去鞋袜,卷起裤脚,将秧苗插在土壤中……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开展“我为农忙出份力”农事劳作体验活动,邀请市、区、镇三级青年党员及入驻企业党员代表,走进田园,体验农耕文化。

  “原以为插秧是很简单的事,体验完才发现并非那么容易。”一位青年党员说,“今天我们挽起裤脚,戴上草帽,走许多农民曾经走过的路,吃他们曾经吃过的苦,让我明白了,我们都要努力成为一粒为乡村振兴出力的‘好种子’。”

  企业虚开增值税有哪些危害?危险驾驶呈现怎样的新特征?……相城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王涟平近日走进相城经开区泰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辖区内的小微企业经营者、职工及党员代表等宣讲法律知识。

  这是苏州市开展“百名局长百场宣讲”活动的缩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锡明告诉记者,2021年该市共组织市、县两级党政机关268名现职领导班子成员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高校党校等地宣讲,发挥宣讲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优势,为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凝聚力量。

  红色初心凝聚全民共识

  革命时期,草鞋伴着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着时代进步,草鞋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先辈的长征精神正以新形式展现。

  吴招妹是相城区的水乡草编非遗传承人,近日,她用蔺草还原了红军草鞋的样式。吴招妹说,她要通过草鞋告诉孩子们,幸福是先辈们拼出来的,不能忘记。

  红色初心如同血液,流淌在每一个新老苏州人的身体中,无形中引领着城市前行的方向。

  走进姑苏区收藏家裴国荣家中,简朴的房子里放满了党史专题报纸、党史专题文献资料等。“共有藏品3000多件,都已分类、集结。”裴国荣告诉记者,他把这些“宝贝”在社区巡回展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张邮票,铭刻一段党史记忆,述说一段光辉历程。在相城经开区澄阳小学的教学连廊内,课余时间,观看邮票展框的孩子们络绎不绝。五年级3班学生邱琬莹说,“‘邮票上的党史’,让我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伟大的党和祖国。”

  话剧《特别党员陶一球》中的29名演员,大部分是从陆家镇及周边普通青年、群众文艺工作者中挑选出来的,没有专业表演经验。但在排练中,他们全身心投入,甚至常常为陶一球的事迹感动落泪。

  饰演学生的李莉是陆家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参与演出的过程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感同身受的了解,希望话剧上演后能让更多人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感悟共产党员的信仰力量。”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李亚平说,随着群众生活空间的开拓、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增长,党史学习教育更要注重厚植民间土壤,让群众发乎于心的红色精神成为城市的鲜明个性,在全民参与中促红色血脉奔涌流淌。

  红色引擎激扬奋进力量

  脚步声响起,一盏盏古色古香的声控灯在2秒钟内自动开启。淡黄色的灯光照在悠长的弄堂里,不仅让人看清了脚下的道路,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光影岁月中……姑苏区王洗马巷26号弄堂里,10盏声控照明灯近日安装到位。“有了声控灯,大家出行安全多了。”83岁的居民陈国良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针对弄堂光线昏暗,存在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所在的环秀社区党委借助“街道+社区+职能部门+志愿结对企业”“四级红色联盟”平台,整合人、财、物资源,为弄堂量身定制了一批古典声控照明灯,消除了居民们的出行隐忧。

  眼下,苏州多地党员群众,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千年古城涌动红色风潮。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收集垃圾分类、文明养宠、环境卫生等讨论建议数十条,将学习成效体现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上。

  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花园组织党员深入辖区老人及特殊关怀人员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清理厨房、洗手间等卫生“死角”。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州上下聚焦群众需求,办理实事项目1500多件,净美居进小巷、惠民便民进万家、暖心关爱助邻里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广受群众好评;多地多部门察民情、访民意,上线“市民诉求中心”网上服务平台、开展“百村千企万户行”基层大调研等,架起民意“连心桥”。

  一道道红色风景,充实了民众的精神世界,提升了民众的思想品位,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城乡和谐、新风扑面的现代都市画卷在苏州徐徐展开。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许昆林说,要汲取和挖掘蕴藏在党史中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让红色精神成为城市品格,为推动“十四五”开好局、现代化起好步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