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字上做文章,“疏”字上找出路——南通海门筑牢秸秆“双禁”防火墙

2021年07月13日 08:14:20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夏秋两季,秸秆处理一直是难题。今年三夏期间,海门区没有发生一例秸秆焚烧现象,做到了无火点、无黑斑、无烟味。

  4月初,海门区认真总结近年来秸秆禁烧工作经验,认为只有在“堵”字上做文章、在“疏”字上找出路,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对此,海门区成立了秸秆禁烧工作指挥部,区委书记郭晓敏、区长沈旭东、副区长周国强多次到区镇、村(社区)实地调研秸秆“双禁”工作,与当地各级负责同志细致交流推进举措。各乡镇、园区也相应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组,由乡镇、园区一把手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做到办公地点、人员、经费、交通工具、责任目标“五落实”,并将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全区所有行政村、村民组和每个农户,明确具体责任人。

  三星镇平山村的陈大爷说:“村里大喇叭广播、小喇叭巡逻宣讲,还有政策宣传纸送上门,我们觉悟高了,现在叫我们烧都不烧呢!”

  切实有力的奖补激励措施是秸秆禁烧的托底基石。早在夏收开始前,各村已经开始统计各家各户种植油菜和小麦的面积,并告知农户,根据今年新出台的《2021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扶持项目及标准》文件,对“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实行“30元/亩”的补助标准,对“油菜机收作业”实行“60元/亩”的补助标准。镇、村快速发放奖励和补贴款项,让海门农民切切实实得到了经济补偿。常乐镇匡北村农户施耀辉说:“种一亩油菜,机器来帮我收,我自己出30元一亩,油菜补贴贴了60元,我反而赚了30元,你说这个秸秆我还去烧吗?”

  6月12日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在正余镇桥闸村,由党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组成的“秸秆回收志愿小队”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大家顶着烈日,把临时堆放点的秸秆捆扎、装车。党员王云忠说:“我感觉今年和往年确实不一样,村干部和群众心连心,一起搞好秸秆禁烧的事情,你看我们所有党员都发动起来了。”该镇还成立了20支退役军人“先锋志愿助耕助收队”,针对各自网格内的困难退役、现役军人家庭、孤寡老人以及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开展“走访帮扶、助收助耕”志愿服务。

  常乐镇官公河村成立“秸秆离田”志愿队,购置2000多只编织袋,统一安排车辆及时清运,实行“编号+销号”的办法,每天对田块进行清理,大大缩短了秸秆在田地停放的时间,为夏种抢得了时间。

  “双禁”期间,海门还涌现出退役军人“先锋志愿助耕助收队”、“巾帼红”抢收队、“红色先锋”志愿队等志愿者队伍。企业家们也加入了捐赠奖励的行列,四甲镇华鼎公司捐赠四扬村10万元;四扬村茅郁平捐赠了1万元;货隆建安公司给四甲联同村捐赠价值1.2万元的无人机。

  油菜秸秆基料化利用是海门秸秆综合利用的新突破。在海门红杉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片片干净平整的育秧盘正不断从生产线上传送出来。与传统塑料秧盘不同,这些秧盘都是用废弃的小麦和油菜秸秆制作的。这些用秸秆制成的秧盘不仅能减少用土量,其自带的有机营养成分还能有效助力秋季水稻增产。据介绍,这家公司夏季能消化秸秆2000多吨。

  海门街道推动饲料化利用,秸秆打碎之后,以30%的比例和青草混合打成草粉,养羊户说海门山羊非常喜欢吃,饲料成本也有所降低。临江新区的南通市鼎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进行燃料化利用,推进秸秆生物质能清洁取暖项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海门还通过村集体实施省级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将秸秆和畜禽粪便混合,通过微生物发酵变成有机肥,实现生态循环利用,真正做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

  今年,海门全区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购置无人机,在秸秆焚烧重点区域24小时不间断、全覆盖、无盲点巡查,同时,由挂片党政领导带领禁烧工作组深入各村开展巡查。

  通过上下合力,海门取得了秸秆禁烧、禁抛战役的阶段性胜利,全区空气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截至6月28日,海门全区PM2.5浓度为27.7μg/m ,同比下降12.9%,列全省第三。

  (来源:南通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