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熟市沙家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挖红色资源,布展文物保护单位“江抗东路活动旧址”,融入互动式体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微阵地。
如今“江抗东路活动旧址”经过修缮布置,设有历史展厅、家书留声亭、红色朗读厅,成为了吸取红色养分、积蓄红色动能的“芦荡薪火”接力点。附近退休老党员高老伯一周要来这三四次,他能唱上几句现代京剧《沙家浜》,喜欢和来此参观的人讲述江南抗日义勇军在这片热土发生的故事,听说招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他说:“我对‘历史展厅’革命进程十个篇章的内容都非常了解,退休在家也要发光发热,加入志愿讲解队伍很有意义。”
1939年,叶飞率领的“江抗”部队来到这里后,发动群众,健全各级党组织、抗日民主政府及各行业群众抗日组织,在各地设立了各级联络站,指派熟悉地方、热心革命的群众或秘密党员担任联络员,建立并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一封封红色家书,寄托着战火硝烟中战士对亲人的思念,在“家书留声亭”,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志愿者把近百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录制成音频,储存在“家书盒子”中,让来此的人们能够体验集收听、朗诵、分享、留言、云递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沉浸式学习教育,在互动中传播红色文化。
静听红色故事,深刻感受故事背后的感人情节和壮烈史诗,“红色朗读厅”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驻足思考的空间,在这里既可以举办红色故事阅读会、红色书籍分享会、学思践悟交流会,也可以对接资源伙伴推出初心寻访红色行、红色绘本少儿朗读会、红色故事会、家风讲堂等“红色”菜单,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筑牢爱党爱国的根与魂。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沙家浜镇借助“江抗东路活动旧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每个人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来源: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