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 | 孔繁森《第二次出征西藏》

2021年07月05日 15:07: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点击收听▽

 

  孔繁森,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两次进藏工作,为西藏发展奉献十个春秋,最终因公殉职,长眠在雪域高原。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时,他请人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88年,他再次带队进藏,行前亲笔创作长诗一首,以明心志。

  这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篇誓词,用生命践行的誓词!1994年11月29日,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在完成考察任务返回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孔繁森没能留下遗言,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孔繁森》里的一段台词,来试着走近这位援藏干部博大而细腻的内心,来听一听他的理想、他的信念。

  你看那四面八方的香客,到了神山下磕头长跪,烧香祷告,他们那是祈求来生来世的幸福啊。那么咱共产党人呢,不能老让百姓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来生来世上,今生今世咱就应该让老百姓的日子往好处里过!那么,今生今世从哪一天算起啊?从今天!从在座的每一个人算起!

  承诺有声,践诺有行。孔繁森担任阿里地委书记期间,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他工资的绝大部分用在了补贴困难群众上,还收养了三个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与藏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下乡时,他随身携带药箱,为群众减轻病痛;暴风雪之夜,他顶风冒雪寻找灾民,把藏族老阿妈冻僵的双脚揣在怀里……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示的孔繁森用过的工作证

  为了忠诚履行援藏干部的光荣使命,孔繁森在雪域高原踏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当他把鲜血和生命献给这片高天厚土,献给党和人民时,只留下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元6角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下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但孔繁森留下的,又远不止这些。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循着他的方向跨江越河,翻山过岭,自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张晓东:

  孔繁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那句名言“活着干,死了算”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就是扎根边疆,推进当地的民族团结、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1994年中央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以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中央企业已先后选派9批次9600多名干部,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今天的西藏,铁路、航空、公路四通八达,水网、电网、互联网进村入户,实现了人背马驮到天路横越的时空转换。今天的西藏,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71.1岁,广大农牧民群众衣食无忧、看病不愁。2019年底,西藏实现62.8万贫困人口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创造出“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西藏阿里:援藏医生巡诊到边关

  有一种经历,叫援藏,有一种精神,叫援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以孔繁森为杰出代表的共产党员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响应国家的号召,听从内心的召唤,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不畏困难的毅力,与西藏人民一道建设大美西藏,锻造了“缺氧不缺精神”的价值内核,铸就了民族团结的丰碑!

行驶在雪山蓝天下的青藏铁路集装箱货运列车


(系列融媒体产品《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广播、大蓝鲸App采写制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