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飞舞形成的图案
绿色的萤火,一闪一闪,或在草丛中,或在空中滑过……这绿色萤火,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萤火虫。
“夏天,天刚刚黑,萤火虫到处都是,我们小孩子喜欢追着抓。”这是曾住在扬州老城的杭德泉对于萤火虫的印象。
随着电灯的兴起,夜间的萤火,渐渐被那灯光所替代。那点点的萤火,渐渐成为一抹回忆。不少人都在寻找萤火。但在扬州的城区,能见到萤火虫的概率越来越小了。即使是在乡村,也因为环境的变化,萤火虫也远不如过去那么多了。
找对位置很重要
水源干净光源少草木茂盛
过去,扬州萤火虫数量最多的时候,正是水稻秧苗活棵时,也就是6月底7月上旬。
杨庙镇村民李有鸣回忆,他印象中,一到7月,水稻田里到处都是萤火虫。从这样的描述来看,寻访萤火虫,必须要找近水的地方。
城市萤火虫之所以少见,主要原因是城市光源对萤火虫而言是一种光污染。因此,寻访萤火虫,还需要寻找光污染较少或没有光污染的地方。
古代有“腐草化为萤”之说,尽管事实是腐草不会变为萤火虫,但这句话点明了萤火虫的生长环境——萤火虫喜欢温暖而阴湿、草木茂盛的环境。
总的来说,就是要找有干净水源、没有外在光源(或光源少)、草木茂盛的地方。
根据这些条件,记者在日常下乡采访中,就一直在留意符合这些条件的环境。在扬州的西郊,就有一个地方,这里有大面积的草木,而且有河流沟渠,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城市光源光顾不到(有树木遮挡)。
超出记者期待
林间夜晚飞舞许多萤火虫
7月上旬是萤火虫最为活跃的时候。1日晚6点30分,天色渐暗,记者就来到了这个“萤火虫的理想之地”。这个地方靠近友谊河,还有生产沟渠,有竹林,有大面积次生林和人工林。
晚上7点30分许,萤火虫开始出现了,绿色的萤火,在竹林里和次生林中闪烁。
到了晚上8点左右,草丛中、竹林间,萤火虫更多了,不少在林间飞舞,画出美妙的弧线。从萤火虫的移动速度来看,大多数时候,萤火虫在林间飞舞很慢,但也有个别萤火虫飞行迅速。大多数萤火虫都在林中较低的地方,但也有少数会飞到竹林林冠。
从闪烁的萤火来看,这里的萤火虫数量不少,超出了记者的期待。记者曾多次在扬州寻访萤火虫,通常都是几只或十几只,这一次看到了近百只萤火虫。整个林子,萤火虫数量应该更多,因为大部分林子深处太密集,记者未能进入。
萤火虫
只有米粒大小
已记录端黑萤、黄脉翅萤
记者观察发现,西郊这片近水林子中的萤火虫,个体都很小,只有米粒(籼米)大小,但绿色的萤火却很明亮。这种萤火虫,就是端黑萤。端黑萤,意思就是它的翅膀末端是黑色的,因此得名“端黑”。
目前,扬州记录的萤火虫有端黑萤、黄脉翅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