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新馆在6月24日崭新开放。
在这次纪念馆的改陈布展中,有一件物品吸引了小编的目光,它就是:目前仅存的一本《沙家浜烈士英名录》,捐献者为开国大校张鏖的女儿张小滨。
张小滨在父亲去世后才发现了珍藏在他的纸箱里的这本英名录。
这本英名录讲的是我们新四军十八旅,更多的是讲52团,也就是沙家浜部队的前身。
张鏖与沙家浜的故事
张鏖是东北流亡学生,1936年参加革命后加入八路军,随后调入皖南新四军三支队,成为谭震林部队的一员,主要负责宣教、培训等工作。
1940年夏天,时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的张鏖,收到司令谭震林的指示,秘密到上海进行扩军工作,这也打开了苏南东路地区抗战的新局面。
不到一年时间,52团完成了1500多人的征兵任务,大量的工人、学生、贫民加入,改变了部队的组织结构,这有力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张鏖扩军来到沙家浜之后,发动组织群众,宣传抗日,物色积极分子,组织农抗会、妇女会、青抗会、儿童团等,同时还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
大大增强了沙家浜当地老百姓的抗日信心。
新中国成立后,张鏖任海军航空兵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2012年97岁高龄的张鏖离世。
除了这本英名录,她还捐赠了父亲与领导、战友之间往来联系的部分信件,包括夏光、谭震林等。
张小滨说:
父亲曾多次说他这一生最值得留念、怀念、纪念的就是在沙家浜这一段经历。
对于我来说,到了沙家浜就像到了家里一样,就是我的亲人一样,只要沙家浜有活动我都会来参加。
新四军二代们在沙家浜重温“江抗”、新四军六师十八旅的战争记忆
右一:张小滨
像这样的展览物品在如今焕然一新的沙家浜纪念馆还有很多!
135件馆藏上新
纪念馆展陈面积由原来的2400平方米提升到3500平方米。截至目前,馆内展览物品758件,近几年新征集到的有135件,包含了照片、证件、信函、书籍、手稿、遗物、纪念章、印章、视频等资料。
李建模的算盘、徐青萍做裁缝用的竹匾、江抗三路三支队副连长任增在抗战时期使用的望远镜、马褡...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陈旧的历史物件,虽小却十分珍贵。
沙家浜纪念馆的改变,远不止增加馆藏纪念品而已,真可谓亮点多多~
▼
内容更新
纪念馆序厅正前方这幅巨大的玻璃画,真实地再现了抗战时期苏南东路地区河湖相连、港汊交错的水乡地貌。
展馆围绕“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由“潮起东路 抗日救亡”“江抗东进 英勇杀敌”“军民团结 坚持斗争”“亮明旗帜 开创新局”“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五个部分组成。
展陈内容不再局限横泾当地抗战和伤病员的历史,而是全面地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南东路地区坚持抗战的历史史实。苏南东路的抗战内容,江抗、当地民抗等地方武装的背景,以及后方医院医护人员、各类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故事等进行了扩充。
形式更新
展陈形式将多样化、现代化和技术化有机结合,运用科学新颖的展陈手段与新时代陈列语言,准确体现内容主题,比原展览更多运用多维影像与数字化手段,增强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
触控查询、视频延展等呈现方式都在电子屏等着你的指尖实现。
▼▼▼
听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故事娓娓道来
看《沙家浜》红色经典演出
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真实还原的历史场景。
希望全新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能够让更多的来访者在这些实物史料中了解历史,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