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苏北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我为群众办实事

2021年06月29日 20:42:3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江苏省苏北农房改善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年底前要完成30万户农房改善。居有其屋之外,如何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是做好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的关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苏北各地深入基层察访民意,纾解民忧民困,努力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行走在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利民社区,一排排粉墙黛瓦的花园洋房沿河而建,社区里花团锦簇、绿树环绕。走进村民王永亮家的两层小楼,宽敞的客厅、崭新的陈设,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住的房子比以前好多了,屋里屋外都很干净,现在和城里比基本上差不多,而且我们出门就是小菜园,我们自己种自己吃很方便。”王永亮所说的小菜园是当地规划部门访查民意后特意规划的,充分尊重了农民自给自足的农耕习俗。为了让农民“稳得住、能致富”,宿迁市还围绕农房改造发展特色产业。

  在泗阳县三庄镇程道口新型社区,与农房改善同步发展的莲藕龙虾共生和螃蟹特色水产养殖项目达到1100亩,还打造建设了草莓园、桃园、香瓜园130多亩,扩宽了农户增收渠道。宿迁市农房改善指挥部产业指导组负责人张成亮介绍,“宿迁市坚持围绕农房项目配套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打造农房项目,全市累计开工农特产业配套项目254个,带动就业2.3万人,促进农户就地就近就业。”

  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友谊村村民陈岗去年搬进了新型农村社区,陈岗长年在外打拼,在村里鼓励和支持下,返乡创立了江苏仁古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中医养生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陈岗告诉记者,新社区靠近国道,交通便利,收购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像去年我们销售红皮洋葱,通过网络的直播等平台,我们销售了大概在30吨到30多吨,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把老百姓的销售价格提升了不少,我们也希望在今年做得更好,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

  不仅交通便利,新社区还临近镇工业园区,友谊村党总支书记束长明告诉记者,已有132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突出产居融合,推动强村富民,依托园区企业,帮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引导他们就近创业,让他们在住得好的同时,收入有保障,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走进涟水县五港镇前营社区,映入眼帘是绿树繁花、白墙灰瓦,古树、凉亭、磨盘、石滚子等村庄老物件和新社区有机的融为一体,今年70岁的村民唐锡洪告诉记者,自己一把年纪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特别是社区里面的老物件,时常唤起他的儿时记忆,“整个社区的条件都比较好,我们以前的居住条件是没法比的,还有个人文环境,这个碾盘,这些老物件,都是我们自发捐献给社区的,为了留下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留住乡愁记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涟水县五港镇前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嵇永富说,前营社区从农房改善项目设计规划时,就把村庄老物件、古树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展现乡村历史变迁、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唤起村民们的情感共鸣,“我们把新社区建设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壮大特色产业、增加集体经济结合起来,让村容村貌更加清新靓丽,让更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家乡能有一个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乡情文化体验。”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童森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