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熟市立足职能、主动作为,深度盘活区域红色资源,走出了具有丰富生动实践特色的“三步棋”,有效激发党史学习教育新活力,营造“人人学、时时学、实实学”的学习氛围,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线下研线上创 抢抓党史学习教育“先手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熟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通过线下研、线上创,丰富形式,拓宽广度,抢抓党史学习教育“先手棋”。点开“智慧党史”小程序,读者便可在线上直接阅读《岁月峥嵘:常熟百位革命人物事迹选编》《常熟地方党史(第一卷)》等20多本党史教育读物。开通“智慧党史”掌上图书馆,正是常熟结合“数字赋能”、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学的力举之一。通过将近年来出版的党史书籍制作成电子图书,各部门能更加方便地开展党史故事编写、党史宣传展板制作等学习和查阅活动。
结合时下新媒体和现代科学技术,常熟全面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升级,通过制作“红色印记”常熟党史学习教育阵地电子地图,上线“百年记忆”“红色故事”有声书,开拓“红色场馆”云观摩等方式,全面拓宽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截至目前,常熟已联合喜马拉雅音频平台推出“视听苏州百年党史——常熟的红色故事”有声书共31期,参与制作并推送“百年记忆”百名党员讲党史、“历史上的今天”专栏等30期,同时,建设常熟市首个5G红色纪念馆,实现线上“云”览党史馆全馆,手机端云游本地、异地红色场馆,积极拓宽党史学习教育形式。
此外,常熟积极做好线下研,研究和挖掘地方党史,相继编撰出版了常熟地方党史一卷、二卷本,《李强文存》《任天石传》《常熟老区发展史》《常熟革命故事》等,加快推进《红色印记——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巡礼》等书稿撰写。常熟还面向长三角区域广发邀请函,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研究征文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常熟“党史上的第一”相关历史资料和信息。
“追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故事会走进常熟
建阵地创载体 布好党史学习教育“稳局棋”
常熟创新载体,活化“红色阵地”,热推“红色文化”,激活有形阵地,占领无形思想高地,努力下好党史学习教育“稳局棋”。
党员教育培训去哪儿?理论学习怎么学?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常熟市委党史工办联合市资规局对常熟26个红色遗址、党史学习教育场所进行数字化采集、拍摄,将全市各红色场馆及遗址、遗迹浓缩于一张“电子地图”,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了创新思路。
2021年,常熟加大对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力度,先后参与指导中共常熟县代表大会旧址(联珠洞)、新四军养伤处 (江抗后方医院留驻处)、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等红色遗址的建设、布展工作,并联合命名中共常熟党史馆暨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等常熟全市23个场所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常熟市委党史工办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千年古城·红色寻根”等四条红色经典线路,将分散的红色遗址串联成线,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益。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常熟相继举办“红色故事宣讲大赛”、“追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故事会”走进江苏常熟活动,制作任天石红色广播剧,以诗朗诵、唱革命歌曲、评弹、情景剧、锡剧小戏、广播剧等多种形式讲述常熟红色故事,用文艺精品铸魂育人;推出《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巡展、李强生平图片展等活动,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获赠各类史志书籍5000多本,把党史知识送到党员群众手上。
学生们表演的红色情景剧
入课堂重体验 激活党史学习教育“制胜棋”
通过打造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沉浸体验,常熟积极营造“处处有课堂,人人皆好学”的浓厚氛围,不断下活党史学习教育“制胜棋”。
在课堂建设方面,常熟上好党史学习教育“三堂课”。2月底,常熟市委党史工办在中共常熟党史馆亦爱庐进行线上实境直播讲课,给全市党员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常熟第一个党组织诞生”的红色历史,“常熟党建”视频号观看量近5000人次,累计收获2.6万点赞量。接着,常熟面向全市推出25个常熟党史地方文化宣讲菜单,先后组建“银发先锋”宣讲团、常熟史志文化协同中心宣讲团、党史专题红色宣讲团三支队伍,分赴机关、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史专题理论宣讲课,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40场,受众2500多人。此外,常熟市委党史工办还邀请李强之子——李小强讲好“红色传承课”,为塔前小学学生讲述李强的革命故事,和青年干警交流研讨“传承红色传统,奉献政法事业”心得等,推动红色血脉的传承。
塔前小学组织队员开展研学活动
为了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沉浸体验,今年,常熟以中共常熟党史馆为平台,面向常熟全市招募百名红色志愿讲解员,力争实现各条线、各板块都有红色场馆志愿讲解队伍,充分满足党员群众的党史学习教育需求。积极打造党史馆“亦爱庐”公益特色品牌,采用文物与景观、参观与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主题公益活动,让学生们携手父母走进党史馆,在活动中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教育。
(来源: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