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京要新增这么多停车位!

2021年06月16日 17:08:58 | 来源:南京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更关系着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

  新建18处公共停车场

  制定实施老年人乘坐城市交通优惠政策

  改造不少于15处小微堵点

  ……

  今天

  市委市政府召开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介绍我市保障改善民生、

  便利交通出行等相关情况

  ◆市交通运输局◆

  多措并举便利老百姓出行

  ▼

  01

  缓解主城停车难

  近几年来

  按照推动主城区停车需求和

  供给基本平衡的总体思路

  通过进一步深度挖潜

  充分利用好各种停车资源

  实现停车资源效益最大化

  大力治理我市主城区停车难问题

  一是加强规划先行,从配建标准上提升停车资源供给,编制了《南京市城市停车设施规划(2012-2020)》、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

  二是加强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制定了2019—2021年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主城区停车资源供给能力。

  三是持续推动主城区停车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研究,2019年-2020年,市交通运输局会同主城六区开展了十个试点片区停车综合治理工作,通过采取建设新增、资源挖潜、开放服务、错时共享、执法管控、智慧诱导等治理措施,有效缓解了十个试点片区停车供需矛盾。按照市政府部署,为加强十个试点片区的推广应用,近期市交通运输局启动了主城区停车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将形成新一轮实施行动计划,课题主要分为规划方案阶段、实施方案阶段、建设计划落实阶段,目前正在开展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主要对策是通过采取停车设施挖潜、适度增加停车供给、强化停车系统管理、动态交通协同治理等措施,基本实现主城区停车总体供需平衡,有效缓解主城区停车矛盾。

  四是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经市政府批准、市交通运输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进一步加强南京市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规划调控、项目审批、土地政策、奖补政策等方面明确了配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今年我市列入民生实事计划项目18处公共停车场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1处桥南一村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182个,其余17处均已在建。

  桥南一村公共停车场

  02

  推动交通出行“适老化”改造

  一是制定实施老年人乘坐城市交通优惠政策:具有南京市户籍、外地及外籍60-69周岁老年人凭市民卡享受半价、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凭市民卡免费乘坐具有IC卡刷卡设备的市内公共交通工具。60-69周岁老人持卡在享受规定的票价折扣后,同样享受换乘优惠政策。

  二是加快推进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南京地铁在用和在建的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均参照标准规范设计制造充分满足轮椅的进出;电梯出入口设置提示盲道,轿厢的三面壁上均设高900mm扶手方便老年人使用;目前南京公交已投放数百辆新型公交车,车身悬挂可及时下降,车辆踏板离地面更近,轮椅可以停放在车厢内专有区域;道路改造出新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套建设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如:上海路沿线“北京西路”站、“五台山”站等;瑞金路沿线“八一医院”站、“常府街”站等公交站台设有供轮椅行驶的斜坡。

  三是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出行服务水平:开展爱心接力无障碍特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做好服务引导;地铁线网8条线路120个车站站台门张贴536张对应列车无障碍设施位置的标贴,同时配备了174块助残连接板,完美解决列车与站台间的高差空隙,使轮椅能平稳的上下车;公交车辆推行"停两秒等五秒"举措的同时,大部分已对老弱病残专座进行了改造,从原先的1个增设为现在的4个,进一步便利老年乘客日常出行。

  四是实现传统服务方式与创新服务方式的融合发展:对需要帮助乘车的老年人,工作人员及时提供人工辅助购票或指导使用移动支付。保持传统巡游出租车规模和扬召服务,提供24小时叫车电话服务,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方便老年人叫车。同时,鼓励出租车行业组建爱心车队,引导依托出租车候客点、临时停靠点,便捷老年人叫车服务。

  03

  高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2021年全市计划推进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47公里,计划实施12座农路桥梁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已共完成84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12座农路桥梁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目前全市公路网已基本实现市至区高速公路通达,区与区一级公路连通,区至街镇二级公路通达,街镇至街镇三级公路连通,街镇至村社四级公路覆盖的格局,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821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建设水平高,涉农八区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100%,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由2015年末的29%提升至目前的37%;

  二是管理效率高,在区、街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100%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长制”, 并在全省率先开发运行“四好农村路”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是养护质量高,全面做到有路必养,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2020年度全市农村公路县道优良中路率达99.9%,乡村道优良中路率达98.6%,并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评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四是运营品质高,全市行政村镇村公交开通率实现100%,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达省5A级水平;

  五是示范效应强,市级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全市涉农八区全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江宁、高淳两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市建委◆

  积极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

  聚焦打造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

  全力推动小微堵点改造项目落地落实

  ▼

  总体情况

  小微堵点改造是市建委编制主城交通拥堵治理行动计划时提出的创新举措,通过增设调头车道、优化路口渠化、优化机动车道分配等措施提高路段和节点通行效率、提升行车安全性。

  截至目前,已有15处小微堵点改造项目进场实施,建邺区月安街—燕山路交叉口、雨花台区凤汇大道—龙藏大道交叉口、雨花东路—雨花南路交叉口、卡子门大街—麦德隆街交叉口等4个项目已提前完工,水西门大街—莫愁路交叉口、应天大街—晨光路交叉口等11个项目将于7月底竣工,仙林大道—九乡河东路交叉口、仙林大道—学原路交叉口等2个项目将利用暑期学生放假时间实施。此外,根据小微堵点“即时发现、即时整治”的工作机制,市建委会同市公安交管局启动石鼓路—丰富路、花神庙立交至华为路出口匝道、江山大街与庐山路、江东南路、黄山路路口等项目的方案研究工作,计划今年完成改造。

  工作重点

  2021年小微堵点改造工程,重点聚焦民生诉求较为强烈的医院、学校周边区域和常发性、多发性交通拥堵节点,着力解决解决居民出行“烦心事”。

  一是重点解决医院周边区域。围绕省人民医院等重要医院周边,通过充分利用龙蟠里等现有道路资源,结合区域就医下客实际需求,设置单行道,开辟临时下客区,缓解因下客造成的节点拥堵。

  二是重点解决学校周边区域。围绕仙林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周边区域,通过对现状绿化带局部改造,增设车道数,保障学生接送需求,缓解上下学造成的道路拥堵。

  三是重点解决常发性交通堵点。针对应天大街高架常发性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充分挖掘地面道路潜力,在侧分带增设开口优化行车组织,配合设置绿波带,进一步提升应天大街地面道路通行效率。

  四是重点解决交通组织不畅节点。针对水西门大街—莫愁路等拥堵节点,通过延长等待区,优化交通组织,匹配各方向进出口车道数,有效提高节点通行效率。

  五是重点解决交通流量变化引发的新发拥堵节点。五桥开通后江山大街沿线交通量剧增,针对江山大街与庐山路、黄山路、江东路南路交叉口等拥堵节点,通过增设调头专用车道、优化交叉口渠化方案、增设指示路牌等提升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流量骤增引发的新发性交通拥堵。

  “我为群众办实事”

  让交通出行更安全、便捷、舒适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