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会同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林草局、团中央等部门印发通知,决定于2021年至2025年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计划,每年选派3.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通知》明确,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基层人才为根本,以服务基层、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为目的,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为重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加快培养一支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选拔招募政策,创新岗位开发模式,继续开发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社会保障等服务岗位。加大社会工作、文化旅游、乡村规划、农技推广、法律服务等乡村振兴急需岗位开发力度。大力开发乡镇(流域)水利管理、林草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工程、营林生产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岗位。鼓励探索设置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岗位。
同时要科学制定招募方案。结合基层人才需求和岗位空缺情况,合理确定招募规模、条件。招募计划要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向脱贫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优先招募脱贫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优先招募已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类毕业生。
为提高毕业生服务基层能力,《通知》要求深入实施“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确保“三支一扶”人员每人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5天,并将“三支一扶”人员纳入相关行业人才培训范围,可建立导师培养制,推广“一帮一”“传帮带”等结对帮扶做法。
服务基层期间,“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照当地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根据物价、同岗位人员待遇水平等动态调整,并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
为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通知》特别提出促进服务期满流动,包括加大公务员定向考录和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力度,支持继续学习深造,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多渠道就业创业等。
据悉,自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已累计选派43.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浦沫瀚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