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杨艺)“过去五年,是我们省铁路建设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成开通项目最多、发展成效最好、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江苏高铁里程排名由‘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初步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未来,我们将为争分夺秒全面建成‘轨道上的江苏’不懈努力!”今天,在江苏省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军华信心满满。
近日,江苏省政府正式出台《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也是截至目前系统性、前瞻性、政策性最为完整、“十四五”全国范围内出台最早的省级铁路政策性文件。上午,省政府对这一文件进行了解读。
过去五年跃入全国前三 铁路建成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
据悉,刚刚过去的5年,江苏累计完成铁路投资2237亿元,是“十二五”的3.15倍,全省铁路建成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其中高铁2215公里,铁路里程比“十二五”末增加了超过5成,高铁里程更是增长了158%。江苏高铁里程排名由“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初步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
目标:15年内两步走 全面建成“轨道上的江苏”
《意见》系统性地提出了建设“轨道上的江苏”的目标体系和时间安排。总体目标是:全力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和“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安全高效、走在前列”的现代化铁路强省。
围绕总体目标,《意见》提出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一个阶段: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即:高铁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县级以上节点,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基本实现各设区市间2.5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3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率先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铁路货运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即:全面建成由高铁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货运铁路等组成的“省域成网、拥江成环、外畅内密、功能互补、多网互联、站城融合、港(园)场协同”的多层次现代化铁路网络,形成人悦其行、货优其流、分工合理、安全高效的铁路客货运体系。实现95%县级以上节点高铁通达,其中50万以上人口城市(县)高铁全覆盖。
重点:“七高”部署客货并重 带动产业发展
《意见》用“七个高”进行了部署,即:高水平建设客运干线网、高质量补齐城际和市域(郊)短板、高标准打造综合客运枢纽、高效能构建货运体系、高起点探索自主运营、高品质铸就美丽高铁、高效率带动产业发展,涵盖了铁路建设、枢纽打造、自主运营、绿色发展、产业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统筹了高铁和普铁、客运和货运、线路和枢纽、建设和运营、铁路发展和产业协同等多个关系,既对未来一段时期江苏铁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作了系统描述,也为实践“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了积极探路。
尤其是结合加快铁路建设,《意见》前所未有地提出要带动产业发展,明确要求“着眼于发挥高铁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和引领性强、辐射面广等优势,积极推动铁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发展协同互进。引导高铁沿线布局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铁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车型、新设备的研制开发,进一步发展壮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拓展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加快实现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可控化、关键产品自主化,鼓励我省铁路建设优先采购本土装备、信息通信、国产自控软件等产品。”
着力推动铁路发展的“四个转变”,即在发展方向上由客运为主向客货并重转变,在体系布局上由高铁为主向高普并举转变,在建设重点上由干线为主向 “多网融合”转变,在治理能力上由建设为主向建设、运营、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探路:“四张网”基础上的“多网融合”铁路蓝图
早在2016年,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干线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的问题;新的《意见》则体系性地描绘了高铁、城市群城际、都市圈市域(郊)、货运铁路“四张网”的蓝图,并明确提出在继续加快干线铁路建设的同时,把城际和市域(郊)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省铁路建设的主攻方向。
“四张网”分别是: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在我省的“两纵两横”为骨干,以区域城际铁路为延伸拓展,以省会南京为核心,以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为三极的“六纵六横一核三极”高速铁路网络;以服务长三角中心区、扬子江城市群为主要目标的“区域一体、衔接顺畅、站城融合”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功能匹配、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络;由货运通道、铁路专支线、货运枢纽、物流场站等共同组成的铁路货运网。也就是说,下一步的江苏铁路发展既要“四轮驱动”,更要多层次高质量的“一体融合”。
创新:优化省市出资比例 实施土地要素保障
此次文件还新明确了城市群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铁路专支线项目的出资原则,其中:城市群城际铁路项目,以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出资为主,省级原则上按资本金的30%出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项目,由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负责;纳入国家规划且具有公共属性的铁路专支线项目,以所在设区市和县(市、区)投入为主,省级原则上按照总资本金扣除征地拆迁费用后的30%出资。在土地要素保障上,明确提出了“对列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清单的铁路项目及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用地、用林计划,由省相关主管部门安排保障”。
“‘十四五’我省将续建4个项目、新开工18个项目、实施扩能改造2个项目,累计投资高达4500亿元左右,多集中在以我省为主建设的城际铁路项目上,进一步发挥好引擎、带动和服务功能,当好先行者中的‘先行’。”丁军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