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江苏扬州降尘量、降尘量改善幅度均排名全省第一

2021年06月02日 09:32:12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降尘缸。 

  扬州蓝天清澈,白云朵朵。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4月全省13个设区市降尘量排名。扬州市4月降尘量为2.3吨/月·平方公里,同比下降48.9%。4月,扬州降尘量全省最低,排名第一,降尘量改善幅度也排名第一。

  全省“双第一”是如何做到的?昨天,记者走访市生态环境部门,探访扬州“掸尘”的故事。

  市民直观感受

  车辆停放在路边

  几天也看不到有积灰

  在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站顶楼,一个白色的小罐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测降尘量,就靠这个降尘缸。”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徐仕明告诉记者,降尘缸以一个月为周期收集空气中靠重力自然沉降在降尘缸中的颗粒物,然后计量称重,算出一个地区的降尘量。

  “降尘,又称‘落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徐仕明介绍,“简单点来讲,降尘量是反映扬尘防治工作程度的一项综合性表征指标,用以客观反映一个区域的扬尘情况。”

  翻开我市以往降尘量数据,2020年4月我市降尘量为4.5吨/月·平方公里,与今年同期2.3吨/月·平方公里,高出近一倍。

  降尘量减少了,老百姓们的直观体验更加明显。家住东区的刘先生说,现在车辆停放在路边,几天也看不到有积灰。

  打赢“降尘量”这场战役,首要任务是瞄准目标,有的放矢。根据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此前溯源数据,扬尘源是我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污染源之一。扬尘源的污染,包括建筑工地扬尘、交通道路扬尘 、拆迁工地扬尘和工业堆场扬尘等。“降尘量与扬尘密不可分,要想减少降尘量,必须治理扬尘源。”徐仕明介绍。

  缘何“双第一”?

  防得实

  “工地长”入驻

  推动环境向好

  降尘首先在防,不给尘土飞扬的机会。

  “经常能看到路面有洒水车经过,路面湿漉漉的,将灰尘洗刷干净。”昨天,记者采访时,有市民说。

  两扫两保,适时喷雾降尘,这是我市对主要道路、重点区域的每日工作要求。截至4月底,全市共出动洒水车、雾炮车4300余辆次,洒水、喷雾4.2万余吨。

  “为了控制好扬尘,项目全部设立围挡,每隔2米,就有一个喷淋设施在喷水,车辆进出全部冲洗。”新盛街道工作人员丁庆,还有个新身份是工地长。

  “我们在管辖内每个工地上设立工地长,对扬尘管控负总责。”邗江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工地长日常负责看工地扬尘公示牌设施,看裸土覆盖、雾炮设置、看手机的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的实时数据,努力做到进驻一工地,推动一片环境向好。

  看得紧

  高科技防控

  让“尘埃”落定

  “无人机巡查在建工地,扬尘管控用上了高科技,呱呱叫!”今年以来,对于周边工地扬尘管控,不少高邮市民赞不绝口。

  我市强化工地扬尘监管智慧软硬件配备,采用“人工巡查”+“高科技航拍”+“远程全方位监测系统”的方式,确保在源头扼杀工地扬尘污染源,让“尘埃”落定。

  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房屋拆除工程、老小区改造工程等工地,全部纳入整治范围。今年3月8日,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发文,将全市7大范围13类工地、堆场、地块等均纳入整治范围,为期3个月的春季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守得牢

  重拳出击

  发现问题毫不手软

  “重拳出击,并将治理结果每个月形成工作简报汇总。”市攻坚办工作人员介绍,仅4月16-30日这半个月时间,各县(市、区)、功能区出动检查人员2151人次,检查发现问题210个,立案查处10件,督促整改179件

  “市城管局牵头,每天划片开展执法巡查渣土车‘跑冒滴漏’情况,不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突击整治行动。”市攻坚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共巡查发现、移交、整改各类涉建筑垃圾问题176起,所有问题全部录入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办结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6起。

  “今年以来,我市降尘量逐步减少,上月全省‘双第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治理的成果体现。”徐仕明介绍,我市目前还持续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柴油运输车辆尾气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制定方案,扎实下功夫。

  最新一期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简报已出炉:截至5月15日,扬州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5.2%,PM2.5累计浓度40.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9%。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