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优势产业加速联姻、产业联动串珠成链,“科创共同体”成为一体化的“先行军”,助推长三角区域成为中国经济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前不久,同济大学教授任天斌从上海来到苏州,正式加盟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在这里,他将带领团队开展高分子材料的分析检测和研发工作。
任天斌说,他主要做功能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应用推广。苏州有很多下游龙头应用企业,这个对他们功能材料的研发转化、产业化应用,有着非常好的生态。
作为由江苏省联合中国科学院、钢研集团、宝武集团共建的创新平台,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广泛联合长三角区域内的优势企业和领军人才“握指成拳”,针对材料科学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展开“组团式联合攻关”。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说,过去几年,他们实施了近10项重大的战略攻关,既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又能够真正为长三角地区的材料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科创一体化”快马扬鞭!如今的长三角,创新载体加速集聚,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组建,紫金山、姑苏、太湖实验室捷报频传,集聚了全国1/5的国家实验室和高新区;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集群不断涌现,汇聚了全国22%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安徽芜湖的企业来到这里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而用到的原创技术则来自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这种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视频会议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安徽芜湖的企业与研究院联合研发的无人激光切割技术前不久一经推出,就成为芜湖当地企业争相上马的新技术。
安徽铭谷激光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梅松说, 通过跟研究院合作开发无人化激光下料车间,由原来的10个人的生产线减少到2个人,产品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节约成本60%。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军说,通过长三角联动,一方面他们的技术能够服务于长三角。另一方面,他们也收集了相应市场的需求和信息,来对科研工作有更多的一个指导和促进。
从大国重器到前沿科技,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市三省各扬所长、共建共享、协同创新。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合力推进建设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开展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
强化协同攻关,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2020年度联合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86项,获国拨经费超过28亿元。
强化资源共享,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2个、科学仪器35546台(套),总价值超过431亿元,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20万人次。
《2020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由2011年的100分基础分,提高到了2019年的204.16分,总体指数实现翻番。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表示,三省一市通过一体化实现优势叠加,带来了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加速建设,将推动技术、人才、生态、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共建共享,实现长三角“全球制造基地”向“全球创新枢纽”的高层级跃升,成为世界级的长三角城市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每晚18:30江苏卫视频道《江苏新时空》栏目。或者下载荔枝新闻、我苏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蒙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