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 E心向党丨愁容变笑颜,动“土”更动“情”

2021年05月21日 20:42:4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激扬青春理想,展示党员风采!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各设区市委网信办、团委和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的“百年辉煌 E心向党”主题采访正式启动,中央及省内数十家媒体记者深入江苏各地,走进现代化建设一线,聚焦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涌现出的青年党员先进事迹,讲述他们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青春书写人生精彩、绽放最美芳华的奋斗故事。

  荔枝新闻讯 记者/汪伟捷

  “满塘荷叶青青,岸边花红柳绿。小楼现于西岸边,登楼观景无尽头”,这是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村民王一山,在新房子即将筑好时,即兴作的一首小诗。72岁的他,在几年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快就住上了新楼房——要知道他和老伴都身患重病,并不富裕的他们一度认为自己与新房无缘。

  危房变新房,旧貌换新颜,王老汉所经历的一切,都与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省级工作推进办公室综合组青年团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扎根一线,真抓实干,锐意创新,以人为本,荣获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的他们,在广袤的苏北大地上绘就了靓丽的乡村新风貌。

  村美房新,愁容变笑颜

  初夏的刘圩村,青水绿树,鸟鸣虫啼,不时可以听到荷塘旁的蛙声。谁也想象不到几年前,村子里脏乱差的景象,被污染的水体里了无生机。

  “村子里一部分老百姓的房屋质量是非常差的,有一片低洼地,一下雨就倒灌,有时候鞋都能漂起来”,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刘涛作为青年团队的一员,对刚到村子里工作时的情景印象深刻。针对这种情况,青年团队深入群众做百姓们的工作,动员群众拆掉旧危房,在社区建新房。

  王一山就是其中之一,居住在老瓦房十几年的他,“自己都不想进家,亲戚朋友来了都不好意思请进家”。

  2019年,老人终于下定决心,开始翻建。身患尿毒症的他家里并不宽裕,在政府的多方筹措下,准备好了资金。图纸由政府提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院子的地平与围墙也不用自己操心,看着破瓦房变成新楼房,王老汉喜上眉梢,爬上二楼,即兴作了前文的那一首诗。

  “以人为本”,是刘涛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推进办综合组青年团队,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保护老百姓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以刘圩村为例,除了对老旧危房进行改造重建,根据村民的意愿,条件本身较好的楼房不需要一刀切都拆掉,通过加固、维修、修缮等方式实现居住状况的改善。配合植物种植、河道清理、道路翻新等措施,刘圩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20多万公里,动“土”更动“情”

  “我们团队一共16名同志,党员有13人,占比超过80%;35岁以下的同志有10人,占比超6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50%”,刘涛介绍到。

  正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专班化运作以来,跑遍了33个涉农县(市、区),400多个乡镇,1000多个农房改善项目现场,行程累计20多万公里的行程,为苏北地区农民群众的住房空间改善、乡村面貌的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贡献了青春力量。

  刘涛说,他一个月大概有13天左右的时间,都在外出差。而同为团队成员的王菁,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奔走,年幼的孩子经常要通过视频才能和妈妈见一面。

  离家远了,但离群众近了。通过这支青年团队的付出,推动了苏北地区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清零”,20余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当崭新的民居、整洁的街道,替换了破败的危楼、脏乱的环境,他们与农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回想这几年的工作,王菁满是感概:“苏北人民非常淳朴,在我们进村入户的过程中,他们的真情流露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有的老人甚至是声泪俱下。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这也成为我工作的动力。”

  “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基层老百姓的感情更深了”,刘涛表示。深入了解了苏北农村的实际情况,他对苏北农村下一步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村庄越变越美,产业活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未来欢迎我们的小伙伴、大学生,可以投身农村,实现就业创业”,王菁认为农村的广阔空间,有着十足的潜力与活力,供青年人发光发热,实现理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