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 | 今日小满,看古人的“戒盈”与“求阙”

2021年05月21日 15:26:0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它被认为是最具哲理的节气,因中国古人觉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小得盈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戒盈杯”:“盈祈愿,与尔同死”

  南京博物院有一件奇巧的文物——晚清“粉彩荷叶形紫砂酒令公道杯”,杯身呈荷叶形,杯底有三个莲子形矮足,杯心是铁拐李坐像和筒形短柱。筒形短柱周围有5个小圆突,当酒注入时,水位低于或平齐于小圆突点时,滴酒不漏;超过小圆突时,则酒流殆尽。

清  粉彩荷叶形紫砂公道杯  南京博物院藏

  因为筒形短柱中暗藏机关,它运用了物理学中的虹吸效应,当杯中的水位低于虹吸管顶部时,可正常饮用;但当水位超过了虹吸管的高度,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杯中的液体就会顺着管子从底部的小孔中全部流出。

  


虹吸效应

  “公道杯”盛酒浅则滴酒不漏,满则酒流殆尽,寓意谦受益,满招损,告诫世人为人处世当讲究公道、知足戒贪。

  “公道杯”自晋朝就有,《艺文类聚》中曾提到一种名为“阳燧樽”的酒器,空樽时是倾斜的,往樽中倒酒渐渐扶正,快满时又慢慢倾斜。另据《清异录》记载,唐朝时有一种名为“神通盏”的酒器,其工艺已类似南京博物院的“公道杯”。

  而目前发现的“公道杯”实物是从宋元时期开始的,比如,浙江市临海博物馆馆藏的宋末元初的“龙泉窑青瓷公道杯”,遗憾的是盏托已不见踪迹;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所藏的南宋至元末的“龙泉窑青釉公道杯”则保存完好。

宋末元初  龙泉窑青瓷公道杯 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藏

南宋至元末  龙泉窑青釉公道杯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藏

  “公道杯”在朝鲜被称为“戒盈杯”。18至19世纪,在朝鲜王朝,有一位类似中国张謇的儒商,名叫林尚沃,经商富可敌国,所写小说《商道》被誉为“亚洲史诗”,成功之后的他散尽千金,回报社会,“为天下苍生谋”。

林尚沃画像

  林尚沃曾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一杯”,这里的“一杯”就是“戒盈杯”,杯子的内壁上还刻有8个小字:“戒盈祈愿,与尔同死”,意思是欲求不可太满,过之犹不及也

“求阙斋”:“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耆,皆使留其阙陷”

  晚清名臣曾国藩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阙”同“缺”,别人愿“圆满”,他求“有缺”,并为此写了一篇《求阙斋记》。

《求阙斋记》

  “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

  曾国藩从《易经》中体会,天地之气,阳气达到鼎盛时,会渐渐消退逐渐产生阴气;阴气达到鼎盛时,会渐渐消退逐渐产生阳气,此消彼长是自然规律,但人们往往一味追求盈满而忽略缺失。

  “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罹多咎,而或锡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于是名其所居曰‘求阙斋’。”

  他联想到自己虽入仕不久却春风得意,担心因无为无猷,在盈满之时走向衰败,于是觉得自己应该主动“求阙”。

  “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耆,皆使留其阙陷。”

  他要求自己在吃穿享乐、功成名就等方面务必要节制欲望,懂得适可而止。

曾国藩画像

  “求阙”使得曾国藩后来无论在治家、治军、治国,还是在文学、教育、书法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建树,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生模式,他也因此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

  无论是“盈杯”还是“求阙斋”,均体现东方文化中对欲望的把持,欲适则幸,欲满则患。

  我苏特稿 文/高慧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