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特稿 记者/范志凯 编辑/方媛
日前,南京市民张女士向我苏特稿反映,称自家4岁的小孩在一培训机构学习乐高,结果却发生了意外,不慎摔跤撞到门框,额头被缝了近20针。对此,家长和培训机构就责任划分问题争执不下。
4岁幼童培训机构不慎摔跤 面部撞到门框被缝近20针
南京市民张女士的女儿小北(化名)今年刚刚4岁,从2019年开始就在南京建邺区的澳斯恩艺术中心进行乐高、绘画等方面的学习。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监控录像显示,今年3月24日晚上7点左右,下课后,小北在教室外过道的斜坡上摔了一跤,一头撞到了教室门框。
张女士:“一个斜坡,斜坡上面可能也不是很平,然后跑的时候一下子绊到这个坡度了,正好她的教室就在这边,直接就磕到教室的门边上。我老公就赶紧把孩子抱起来,送到医院去了,伤口是撞了一个大洞,三厘米,缝了近二十针,疤痕肯定是会留的。”
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前期的治疗费用已经花了八九千元,后期复查、祛疤等方面可能还需要近万元;她认为教室门框呈直角,十分尖锐,刚好又对着斜坡,培训机构未对其进行钝化或者包边处理,是造成女儿受伤的主要原因。
事发后,机构负责人和受伤孩子家长一起到医院,张女士老公因为手机没电,请其帮忙垫付了2000元钱;当时,负责人态度很好,承诺会负责,所以张女士并未多想。但等到小孩出院之后,张女士再找负责人赔偿医药费和后期的整形费用,却被拒绝。
培训机构:只是意外 责任认定要走法律途径
对于此事,澳斯恩艺术中心负责人许先生否认孩子受伤是因为场地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并称现场有小心坡度的提示,至于双方对责任如何划分存在分歧,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怎么能叫有安全隐患呢,门框客观存在在那里呀,这是一种意外。只能说不巧你家宝贝正好撞到了门框上。大家是有争议的,就是因为有争议,我觉得才要走相关的法律程序,你没有法律这个判定,你后面一直来问我要钱,我怎么来解决这个事?”
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无法认定是否为安全隐患
那么,该培训机构对于斜坡及门框的设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双方的责任又该如何划分?此前,南京市建邺区市场监管局莫愁湖分局的工作人员党先生在回应张女士时坦言,市场监管局无法界定,但已经让对方对门框进行包边处理,避免再次发生意外,并建议到法院做一次性了结。
据了解,该培训机构所在的写字楼在建成之后,曾整体通过消防和建设部门的联合验收,该培训机构开张时,不需要再进行单独验收。
南京市建邺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刘先生表示,他们已经联合莫愁湖街道工作人员,并外聘专家进行现场查实,因为原本房子结构就是这样,从安全生产管理角度上无法确定此处是否为安全隐患,但已要求培训机构负责人妥善处理赔偿事宜,并责成该机构做好防护,日后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工作。
律师观点:安全管控义务未完全转移 培训机构负主要责任
北京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赛认为,小孩受伤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摔倒,而是撞到尖锐的门框,且事情发生在培训机构内部,安全管控义务还未完全转移到家长手中,培训机构应为此承担主要法律责任。
“少年儿童的游玩的场地,比如像桌子、拐角、门缝等其它的地方保持尖锐的物体,本身就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参考)《民法典》关于监护责任那一块,对于这个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总体上来说,这个安全的管控义务还没有完完全全地转移到家长这儿,那意味着其实家长对于整个事故发生承担的是一个次要责任,主要责任还是由这个培训机构来承担。”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