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源远流长。
中共营溪支部纪念馆里,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
高凤英烈士纪念馆中,聆听抗战故事,感悟红色精神;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前,追寻红色足迹;
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里,铭记光辉历程……
海安市扎扎实实抓好党性教育,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实境“优选”路线、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载体“优质”内容、培育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优秀”讲解员,干部党性教育正在海安“活”起来、“火”起来。
串点成线,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实境“优选”路线
走进海安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营溪党支部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细的文字介绍、一件件历史悠久的陈列物品,带着历史的余温,静静地向参观者讲述着往事。模拟战场、再现情形、还原历史……透过声光电、多媒体展示等科技元素,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
4月12日,市委党校2021年春季学期4个主体班次正式开班。行走以营溪党支部纪念馆为“起点”的红色线路,是所有学员的“必修课”。“看到展馆里的实物、图片,我更深入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我要继承先烈的革命理想和精神,更好地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学员刘冬梅说。
一处处红色地标成为海安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各领域130余个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且在省市外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示范先进单位和组织进行“剥丝抽茧”、串点成线,以革命史为时间轴,打造“营溪海安第一党支部——高凤英烈士纪念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的“四位一体”精品红色线路,形成学习教育实境课堂高地,突出“一点位一主题、一人物一精神、一事件一启示”,确保每个教学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各具特色。
截至目前,该条党史学习教育实境“优选”路线,已接待各类学习团19批次。
创新形式,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载体“优质”内容
4月23日下午,当地群众运用“电影+舞台”这一表演形式,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火种》在营溪支部纪念馆教育基地演出:面对鲜艳的党旗,“王文元”“谈明勇”“陈应如”在共产党员“王庆生”的私塾书房里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这是《火种》第21次在营溪演出。
海安市深挖革命老区红色根脉,依托属地红色资源,精心设计编排,以话剧、舞台剧等形式,现场还原部分实景,让学员设身处地,更直观体会教学内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传承有序开展。情景剧《火种》便是涌现出的优秀作品。
▲《火种》截取片段
“这些活动让我更深入地走进了红色历史,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更加体会到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情景剧《火种》中王庆生的扮演者范鼎坦言。
“学习形式‘活’,党史教育才能‘火’。我们用一个个红色故事串起海安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红色历史’,让干部教育更加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市委组织部部委委员、市级机关工委书记于长海介绍,两年来,《火种》已先后演出37余场次,700多名学员接受了红色洗礼。
团队赋能,培育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优秀”讲解员
为把现场教学做“实”,把党史普及做“活”,海安将现场教学点13名专职讲解员组成“党史讲解团”,邀请专业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外出观摩,提升现场教学质效。在此基础上,成立由兼职讲解员组成的“百人讲解团”,充分发挥成员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动现场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百人讲解团”成员代表、“百姓名嘴”沈宏宇、刘华梅、阚海燕率先示范,围绕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高凤英纪念馆等,分别开展《丹心伉俪,智取江防图》《踏寻联抗足迹 放歌新时代春天》《勿忘我——巾帼英雄高凤英》等党史微宣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学员代表曹晓婕说,现场感受过讲解员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讲述,记忆中的红色故事跃然眼前,日渐模糊的地方党史也有了更清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