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江苏,有一群人把青春的理想交给边远地区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实践并传承着五四精神。
南京师范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团团长张子旭和其余6位团员,去年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第二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他们结合独山县的实际情况,开展“七彩假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服务助力计划“思元”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
8年来,贵州省独山县每年都会迎来这样一支队伍,接力支教,年复一年。
他们不仅教授孩子们知识,更陪伴他们成长。2018年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筹集15万元资金,设立了特殊儿童传承非遗计划。独山沁元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儿童小婵,在老师的带领下就练习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山花灯。
在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支教历程延续已近20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建于2002年,截至目前,共向新疆伊犁自治州昭苏县、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贵州省独山县、四川省绵竹市、重庆市大足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选拔输送了241名优秀志愿者。曾担任南师大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的赵威说:“作为志愿者,应该尽我们所能为身边有需要的人带去一些帮助,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成长。”
去年,江苏省共有21所高校参与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选派252人分赴西藏、新疆(含兵团)、四川、重庆、江西、云南、贵州、湖北、宁夏、内蒙古、广西、青海、陕西、山西等15个省(区)开展志愿服务。热血青年爱心接力,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自2015年以来共招募5届21名志愿者赴青海贵德开展支教志愿服务,为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挥洒青春。
2009年以来,盐城师范学院共派出22批1335名同学和41名指导老师奔赴新疆,在哈密、伊犁、克州三地11个县区的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帮助苏北1万多名教师完成专升本学历提升,并通过“国培计划”系统培训宁夏、青海、新疆等13个中西部省份中小学教师17000余人……
从1999年至2021年,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有156名支教队员的足迹遍布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西吉县、隆德县、中宁县,所服务的学校多达16所,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22年间,哪里有需要,南大研支团就扎根在哪里,每支教一地就会为当地教育发展添上一笔。
迢迢远途挡不住青春的脚步。这样跋山涉水、脚踏实地的年轻人,接力远行,在如火的教育帮扶事业中迸发源源不竭的动力。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