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习惯要不得,考前适当焦虑有利于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名师助力2021江苏新高考

2021年05月02日 21:35: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荔枝网、我苏网、荔直播共同主办的《高考直通车 名师助力2021江苏新高考》公益讲座第四讲——心理,今天(5月2日)下午如期举行。江苏省心理特级教师、南京市金陵中学心理教师苏华,以《高三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给广大考生作考前心理辅导。

  适当焦虑有利于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考生在考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属正常现象。苏华老师认为,中等焦虑水平,反而有利于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还有一些同学,考前过于放松,到这个时候了,还玩电脑、玩手机。对于这些同学,我想对他们说:一个人的一生,关键的只有几步,把握好关键的时刻非常重要。今天是你昨天选择的结果,明天是你今天选择的结果!”苏华提醒。

  正确认识模拟考试目的

  还有一些考生在考前出现过度紧张或焦虑。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考生自己或家长对高考的期望值较高;考生原有基础薄弱,剩余时间不多,复习难以到位;每天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等。

  考生紧张、焦虑的主要表现包括:失眠、心情烦躁、学习效率不高、厌学等。此外,几次模拟考试的分差太大,也会引起情绪波动。

  苏华老师提醒,考生要正确认识模拟考试的目的:“模拟考试有这么几个目的:首先是帮助考生熟悉高考的题型与题量。第二,它可以训练考生的应试技巧。第三,锻炼考生的考试心理,让考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最佳的心理状态我觉得是这样的: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第四,模拟考试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帮助考生查漏补缺。”

  拖延是高考复习的大忌

  考生心理出现波动,还会表现为做事拖延。苏华老师认为,拖延是高考复习的大忌,主要表现为:遇事不是马上做,而是一拖再拖。做事时沉不下心,一会儿喝水、一会理头发、一会儿吃零食,或是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只要念头冒出来,立刻就去做。”苏华说,“第二,要克服完美主义。有的时候考生之所以拖延,就是怕做不好,既然做不好,我就不去做了。其实,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做总比不做好。第三,要设置一个期限,也就是‘死终点’,即我在什么时间段,几点钟,或者哪一天,必须要把这个事情给办完。”

  高考期间是否住宾馆由考生自己定

  直播过程中,不少考生和家长扫码关注“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在评论区踊跃提问。苏华老师对其中最具普遍性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有家长提出,孩子睡觉认床,如果高考考场离家比较远,要不要选择住宾馆。

  对于这个问题,苏华老师给出两点建议:“首先家长要问问孩子本人。如果他还是愿意住在家里,那么家长就要想办法,提交选择好交通工具,解决好交通问题。如果孩子对于住宾馆觉得还可以接受,那么,家长可以把孩子平常用的被褥、床单、枕头、枕头套等都带到宾馆去,营造一个家的氛围。”

  下周日(5月9日)14点,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荔枝网、我苏网、荔直播共同主办的《高考直通车 名师助力2021江苏新高考》公益讲座将推出第五讲:物理。

  教育部国培专家、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副校长汪明,将为广大考生的物理复习冲刺支招。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坚 史斌燕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