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乘着风,哼着歌,骑行看一路风景。今天(4月24日),“骑行江苏 看美丽农路”盐城站活动在东台市沿海举行,骑行活动分骑行竞赛和骑游活动两个组别,均从黄海森林公园出发,沿着旅游公路1号线,到达巴斗村,之后竞赛组骑行前往条子泥,而骑游组则在巴斗村“打卡”后,前往东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条子泥等。有关人员表示,此次活动可以全面展示盐城农村公路的亮丽风景,展现农路在助推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红色旅游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据悉,为更好发挥四好农村路的综合效应,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盐城市从2019年起,用三年时间开展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将乡村旅游公路建成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廊道,促进乡村公路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高标准规划,绘就千里景观廊道
盐城市坚持高标准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划建设8条乡村旅游主题公路,总里程1518多公里,配套建设服务驿站36个,在全市域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路景交融、各具特色、宜行宜游”的生态、休闲、旅游千里景观廊道。
打造“旅游风景路”。精心谋划交旅融合,采用借景、造景等方式,把旅游资源集聚、串联起来,营造丰富多样的动态景观效果,构建旅游风景路。建设集服务功能与景致观览于一体的停车观景平台、公路驿站,挖掘文化内涵,讲好人文故事,让“站”成为特色驿站,“路”彰显文化底蕴,“景”体现风俗民情。
打造“品牌特色路”。各线路围绕个性化主题,打造一路一品牌。放大申遗效应,建成蓝色海堤休闲浪漫之路1号线;体验金荡银滩,建成生态绿色水韵渔乡之路2号线;触摸历史厚重,建成盐渎文化探幽寻根之路3号线;感受大河壮美,建成沿淮东向入海林荫之路4号线;品味丹鹤神韵,建成十里菊香鹤舞凤翔之路5号线;畅游花海鹿苑,建成飞地文化海陆风情之路6号线;品尝海鲜海味,建成杉林河网快旅慢行之路7号线;追忆似水芳华,建成十场故道串场情怀之路8号线。
打造“乡村振兴路”。围绕乡村旅游资源和农村产业布局,推动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在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区设立休闲驿站和体验步道,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农业兴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
高质量推进 打造优质示范工程
该市党委重视、政府主导是推进“农村公路+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市各地各部门全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
首先,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形成推进合力。盐城市坚持把推进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都建立协调领导机构和目标管理体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市各级交通、发改、财政、文旅、农业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联动推进,保障旅游公路建设顺利实施。
其次,责任明确、保障有力、标准统一,建设优质工程。盐城市政府明确了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公共财政为资金主体,行业部门为标准主体的旅游公路建管体系。市交通、文旅等部门规范了旅游公路建设标准,对道路建设、标志标线、景观绿化、服务设施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时序、统一验收,保证全市旅游公路高标准建设。
另外,政府监督、行业管理、绩效考核,确保推进有序。盐城市政府将旅游公路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实行每月督查考核。市交通、文旅等部门定期召开旅游公路建设项目过堂会、推进会和现场会,通报项目推进情况,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高品质建成 展示最美乡村风貌
“色彩明丽,环境优美,既给游客带来了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和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也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致富。”城乡居民和游客对建成后的旅游公路赞不绝口。
据了解,目前盐城市的旅游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贯通串联A级以上旅游景区,8条主题线路个性鲜明,形成一路一特色,集服务功能与景致观览功能于一体的停车观景平台、公路驿站,“路”彰显了文化底蕴,“景”体现了风俗民情。2021年,将建成美丽乡村旅游公路482公里,全面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实现美丽乡村旅游公路“穿行农区、串联村庄、绕行镇区、直达景区”的建设目标。
同时,旅游产业得到持续拉动。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有效促进盐城全市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2020年,该市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接待游客3293万人次,综合收入173亿元。全市累计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32个。旅游公路1号线举办了2019年、2020年中国·盐城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
旅游公路建设,让乡村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以交旅融合为抓手,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农业旅游功能,发展乡村餐饮、民宿等娱乐项目,培育乡村自驾游基地、创意民宿体验馆等新型产品业态,开发秸秆画、草鸡蛋等生态农产品成为特色旅游商品,富民效应持续增强。
旅游公路建设,使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为契机,开展农村公路环境整治,积极促进环境整治与农村特色旅游产业相融合,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的秀美田园风光,实现农村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让每一位游客走在路上,都能看得见蓝天、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成扬 徐楠 摄影/张莉琳 刘进涛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