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小学生参研卫星“田园一号”因何得名?孩子如何参与?总设计师解密背后故事

2021年04月23日 22:06:2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明天(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场活动将在南京举办。前阵子,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学生们,给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伯伯写了一封信,非常自豪地介绍他们参与研制的卫星“田园一号”。小学生造卫星?你没听错,而且啊,张克俭伯伯还亲自回复了这封信,可把孩子们激动坏了。

  “亲爱的‘田园一号’研制小组同学们,你们好!来信我收到了,看到你们为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我很高兴……"收到张克俭伯伯的回信,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学生五年级学生尚柏辰很开心:”张克俭伯伯居然在百忙之中找到时间来给我们回信,我觉得是非常开心、非常高兴的。“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回信中说的“田园一号”,是中国首颗由小学生参与研制的空间环境探测科普立方星,由国家航天局民用航天项目支持开展、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联合研制。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田园一号”总设计师廖文和介绍:“主要是搞航天空间环境的探测,另外在这个基础上,对我们国产的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宇航上用的元器件进行一些验证。这个主题正好和我们小孩,对太空的探索兴趣是相结合起来的。小孩经常问太空里面到底有什么粒子、太空是什么东西啊,我们就以这个为基础,所以把它做一个科普教育卫星。”

  小学生造卫星?刚得知这个消息,孩子们自己也不敢相信。尚柏辰同学说:“我也觉得是很惊讶,因为卫星都是由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去研制并且发射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领街的团队成为了孩子们强大的台援团。每当他们有疑问,就可以直接找到大学老师们来答疑解惑。“我当时一直在疑惑,这个卫星八木天线到底能连接到什么东西,我就去南理工的专业团队去找教授,然后教授们给我们科普了一些这样的知识”尚柏辰同学说。

  吴小凡是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科学组教研组长,她告诉记者孩子对于航天知识不太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他们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说模型的拼搭来让他们接受航天:“包括我们选择的模型,有些是没有说明书的 ,完全是要靠孩子对零件的一些感觉,那么其实这个里面就暗含了一些在航天科学里面需要的耐心、细心以及观察能力等等。”

  在大学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了解了很多卫星如识,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卫星接收站,参与了卫星模型组件拆装、地面测控、卫星环境试验等活动。学校开设各种各样的航天课程,航天夏令营,宇航环境体验,还让孩子们把太空种子种在实践园中,观察太空西红柿有什么不同。“田园一号”卫星的名字,就由此得来。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学生张栩铭说:“我们这个学校就是一个田园,我们小学生用自己的脑洞来发射这个卫星,我就觉得卫星它叫“田园一号”比较好。”“田园一号”计划于今年10月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孩子们将通过学校的地面站发送指令,实现与“田园一号”的天地对话。

  “第六届'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在南京即将上演丰富多彩的航天展览活动,我热情地邀请你们在航天日活动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到现场去看一看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特产,近距离感受航天魅力。随信赠予你们一些嫦娥五号纪念邮封留作纪念。祝你们学习进步、老师们工作顺利!"张克俭伯伯的信中说。这让孩子们特别兴奋。尚柏辰同学说:”我本来就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张克俭伯伯邀请我们去看展览,我非常期待,也期待我们的卫星能发射成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伟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