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南京开始有图书馆实行24小时开放,为白天紧张忙碌的市民提供独特的夜间阅读、自习服务。一方面,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图书馆不断迭代升级,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另一方面,民营图书馆、书吧等,也是城市书香"烟火气"的重要来源,不过部分店家受到疫情及经营压力影响,一度传出生存危机。二者如何相辅相成,共同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升级助力?
1.全天候阅读服务"不打烊" 24小时公共图书馆来了!
在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晚上八点半,自习座位上已经坐满了人。从4月19日夜间开始,建邺区图书馆实行了24小时不间断开放,深受读者的欢迎。
读者林先生说: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的信息了解到,我们就是下班之余回来看看工程考试的内容,一个人在家学习效率比较低,这边学习氛围比较好一点。
读者张女士说:因为家里有孩子 ,在家里看书的话可能会不太方便,所以就选择来图书馆 ,这边一开放,就和家里人说了 ,这个24小时开放服务真的很好。
建邺区图书馆在夜间开辟了沙龙区、自修区、社会化考试自修室以及近期打造的"星空阅读区",可向读者提供近百个坐位。
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钱丹表示:之前我们召开过读者座谈会,发现很多读者都希望我们馆可以延时开放,从这几天的数据来看,每天晚间最高峰的时候有近60人在馆,12点之后也会有读者在这边进行通宵阅读,我们打算下一步在鱼嘴湿地公园,再建设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辐射到全区。
2.面对冲击转变思路 民营阅读空间积极"自救"
与此同时,民营的图书馆、书吧以多样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如今却遇到了经营压力:他们既要守住"独立书店"的品质与底线,又要应对来自互联网及疫情的冲击。如何缓解压力,一些书店与书房进行了自救。以先锋书店为例,虽然线下书店的销售额去年有所下降,但线上社群运营相当成功。
先锋书店南京五台山总店店长张海燕说:我们去年在线上运营这块是相当出色的,比如我们有开展线上粉丝读者群运营,还有我们在线上发展我们的盲选,把线下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搬到线上,让广大读者有针对性地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书店的话也不光是售卖图书,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希望他们能走进书店,也希望我们书店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作为南京的老牌书房,万象书坊则积极拓展周边资源,与南京市政府、南京大学等进行合作,共同拓展展览、文化展示交流等业态,抵挡住了冲击。
南京万象书坊店长印臻伟说:我们店楼上楼下有五六百平的空间 ,一般的空间我们会来举办一些读书沙龙、新书分享会、报告会等活动,此外我们还会与一些政府部门合作,举办一些公益或商业化的展览。
二楼南书房曾一度因为经营压力面向社会求助。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会转变经营思路,但无论如何,书房公益性24小时书房模式并不会改变。5月初,改造完成的南京秣陵路二楼南书房将以崭新姿态与大家见面。
南京二楼南书房负责人陈烨表示:一方面我们转变经营思路,将一些不赚钱的门店和项目关停,之前读者和社会各界也帮助了我们不少,让我们挺过了难关 ,目前我们也开发了自己的子品牌"读立书店",承接一些商业化的项目,比如中山陵音乐台的户外书店,淮安的运河书店等等。
3.专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各司其职形成"文化共同体"
文化专家表示,要促使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迭代升级,真正实现"全民阅读",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经营者也要转变思路,要从读者日益更新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提升服务。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说:我们的民营书店第一个要深入社区,第二方面可以把民营书店办成一个共同体,现在不是有一个词叫"趣园"吗?把相同志趣的人,用书店作为纽带团结起来形成"文化共同体",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和民营书店各司其职,另外一方面,它们之间要互通有无 ,加强互动,我们可以适当把公共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输向民营书店。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沈灿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