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州残疾人有机会成为非遗传承“弟子”啦!扬州市借力非遗项目,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首期“非遗项目培训进校园”活动成功举办!
“文房四宝,笔居其首。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支毛笔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日前,在江都特殊教育学校,扬州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邀请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笔制作传承人石玉花为15名残疾人学生开展了为期半天的非遗项目体验式培训。据悉,这是扬州市残联依托传统非遗工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而精心举办的首期残疾人非遗传承师带徒培训。
活动当天,毛笔制作传承人石玉花从毛笔的结构、流派、种类以及毛笔的制作过程,对15位想学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徒弟”进行细致讲解,并悉心指导,带领“徒弟”们动手体验了毛笔的修笔工序。看着一支支修好的毛笔呈现在自己面前,学员们爱不释手。今年22岁的冉芮在修笔体验中,表现尤为突出。记者了解到,冉芮已经在江都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第十二个年头了,心灵手巧的她曾在学校推荐下参加了丝带绣和古筝兴趣小组。经过勤学苦练,她的丝带绣作品栩栩如生,还多次在学校活动中大秀古筝技艺。再过两个多月,冉芮即将毕业走上社会。
扬州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谢奕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举办非遗传承师带徒培训活动,引导更多像冉芮有潜力的残疾人朋友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在丰富他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期望挖掘和培养一批非遗人才,为残疾人赋能增能。”一些残疾人在手工艺制作方面的确富有天赋和兴趣,为了引导他们将扬州非遗技艺当作今后就业创业的一种选择,促进残疾人文创就业,扬州市残联深入开展了相关调研。
“我们在众多扬州非遗项目中,选取了扬州毛笔、高邮咸鸭蛋、织补技艺等适于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制作技艺,然后因地制宜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培训。”谢奕表示,扬州市残联将以本次毛笔制作非遗项目培训为契机,设立残疾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和残疾人非遗工匠工作室,持续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师带徒培训,“力求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提升残疾人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掌握一项非遗技艺,从而实现就业增收。”
(来源:扬州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