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4日),记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病房内见到了李女士,李女士说,她今年46岁,在一家超市做理货员,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李女士突然感觉右手臂疼痛,早晨一觉醒来,疼痛就明显减轻了,此后的两天也都是这样的情况,李女士认为可能跟白天超市干活疲劳有关系,就没当回事儿。谁知到了第四天的清晨病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李女士发现自己的右手臂疼痛加重了,同时还伴有手臂淤紫、麻木的症状。
感到大事不妙的她立刻向单位领导请假,去当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李女士大吃一惊,超声显示李女士的右手臂的动脉发生了栓塞,导致出现之前这些症状。当天李女士便接受了手术治疗,取出了动脉里的“血栓”,手臂的疼痛、麻木症状明显好转了。此时,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李女士一家,那就是平素身体健康的她为什么手臂的动脉里会有血栓形成?而进一步的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在李女士的左心室内有一个肿瘤,这很可能就是造成李女士手臂栓塞症状的“元凶”。这个结果让李女士一家人原本放下的心又再次吊了起来。经过多方打听了解,李女士一家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求助于拥有丰富经验的知名心脏外科专家吴延虎教授。
吴延虎教授详细了解了李女士的病情,并且仔细分析了当地医院的检查资料,李女士左心室的肿瘤是定时炸弹,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当即决定将李女士收住入院。虽然诊断明确了,但是手术方案的制定却让吴教授费了一番思量。左心室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案是正中劈开胸骨,要在心尖部切开左心室,进而切除肿瘤,但是这么做患者不但要承受胸骨劈开的创伤,还需要承受心室被切开的损伤,可以说里外创伤都很大,具有丰富微创手术经验的吴教授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来帮助李女士解除病痛。为了精确定位肿瘤,手术前吴延虎教授团队联合了心脏超声、心脏影像学组和病理科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最终确定手术方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经过二尖瓣瓣口完整切除肿瘤,这样既避免了正中劈开胸骨,又避免了左心室被切开造成的心肌损伤。
经过精心的准备,手术在4月9日下午如期进行。吴延虎教授在李女士的胸壁上做了四个钥匙孔,通过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机械手臂精确并且完整切除了李女士左心室内的肿瘤。术后第一天李女士的气管插管顺利拔除,第二天便能够下床活动,不日便可顺利出院了。
吴延虎教授表示,原发性心脏肿瘤属于一种较为少见的实体性肿瘤,其发病早期较为隐匿,不易察觉,在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晕厥、发热等症状,或者出现肿瘤表面碎片脱落或者血栓脱落引起体循环或者肺循环栓塞的症状。心脏肿瘤的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目前传统的正中开胸的手术方式正在被微创手术所替代。而机器人手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机器人相当于把医生的手和眼睛通过几个钥匙孔伸到患者的胸腔内,机器人的手部灵活度远超人类,通过机器人可以完成人手所无法完成的各种高难度动作。机器人可以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吴延虎教授介绍机器人可以完成的心脏手术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心脏肿瘤切除和冠状动脉搭桥等。运用机器人完成的左心室肿瘤切除又一次创造了省内首例。谈到未来,吴延虎教授期待通过微创机器人手术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来源:《零距离》记者/冯珂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