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文物中领略初心】邓中夏:小学生手抄本中的百年大党“学习基因”

2021年04月13日 17:40:00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红色资源丰厚,拥有着众多珍贵的革命文物。这些红色“传家宝”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从4月13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从革命文物中领略初心》。今天,我们首先从一本小学生的手抄课本说起,一起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基因”。

  走进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本泛黄的小学生手抄本格外引人注目,字体端正隽秀,内容包罗万象。这是革命烈士邓中夏小学时期抄写的课本。邓中夏出生于1894年,1920年10月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参与创办上海大学、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就义时年仅39岁。相比他的革命经历,大多数人对邓中夏的“学霸”往事并不熟悉。他以小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中学后每门功课都位列全校前三,得到“减免学费”的待遇,直至考入北京大学,结识了当时的北大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在那个信息传播不便的年代,少年邓中夏的手抄本涵盖了当时中国疆域、水道、形势、海防等各类知识。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王笑说:“比如说里面记述了有这样一句话,说‘柏林地纬与黑龙江同度三月尚冰雪’,也是能反映出他当时不仅是学习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还放眼全世界,为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这本小小的手抄课本,可谓“胸怀天下”,内分总论、势论、地球、气候、亚洲等共21部分,41页。尤其是课本标注齐全,归纳分类完备,对其中出现的错别字在空白处一一修改,这些细节都充分展现了邓中夏学生时期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邓中夏亲笔手抄独一无二并保存完好的手稿,这件珍贵的红色“传家宝”已成为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

  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安然说:“我们被他这种学贵有恒的精神所深深打动,相信他如果不是年轻时候这种坚毅的学习精神,后来也无法领导规模浩大的工人阶级运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当做到有责任、有本领、有担当,永远铭记革命先辈所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何斐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