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总馆:“到博物馆玩去”综合实践课程

2021年04月07日 23:49: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项目名称:“到博物馆玩去”综合实践课程

  项目负责人 总馆:毛晓玲、唐郦薇、杨晓慧(南京市博物总馆)

                                金波、江小兰(29中)

  联系方式:18260085531

  (一)内容说明

  1. 主题展品或主要场馆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给城市留下极为丰富的文物遗存。本次馆校合作课程以“寻访南京城市记忆”为主题,围绕南京市博物总馆的馆藏文物以及西街遗址等地域文化资源开发设计。西街遗址位于南京城的正立面,地处六朝至南唐时期的古都中轴线,毗邻秦淮河,近年来经过考古发掘,被学界视为南京城市源头所在。南京市博物总馆作为市属的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上溯远古,下迄民国,藏品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下属7座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各具特色,分别从不同历史时段,多元化、立体化地展示南京自文明肇始至渡江战役胜利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成就。

  2. 诠释角度

  本课是南京市博物总馆和二十九中初中部教师团队联合开发的馆校合作课程,从2019年至今已举办两季。课程以“寻访南京城市记忆”为主题,结合初中学段的学科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旨在向学生系统阐释南京城的发展演变和文明更迭,从中去追溯那些融于血、见于行的城市精神所在,进而担负起延续城市文脉的使命。早年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关于城市的研究可通过时间、空间和人三个维度,本项目基于这一理论设计课程结构。

  (二)受众与时长

  1. 年龄段(受众群体):初中年级段

  2.项目时长: 15课时

  (三)目标设定

  1. 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的家乡——南京的历史演变和文明更迭,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提升学生的文物欣赏水平和拓宽历史视野,通过对文物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其后面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3)增强对于博物馆和文物艺术的兴趣,从而树立对博物馆的正确认识和走进博物馆开展学习活动的习惯。

  2. 能力目标

  (1)通过描摹感知、归纳总结、探究原因、对比比较等活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

  (2)通过手工制作、课题研究、撰写讲解词、排演课本剧等活动,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将得到提升。

  (3)通过小组竞赛、分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将得到改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物瑰宝的艺术之美,感悟美好生活。

  (2)增强对家乡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并产生主动担负城市文化保护传承和宣传传播的使命感。

  (3)探寻文物和遗迹的保护手段,提升其主动保护文物的意识与责任感。

  (一)主要流程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1.与学校课堂相比,博物馆课程有何特殊性? 

  (1)实物性 

  “以物证史”是博物馆课程最本质属性。本项目的每课根据知识体系在各馆选取典型文物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观察获取感性信息,再通过背景分析、对比比较、逻辑推理等进行理性思考。

  (2)综合性 

  博物馆收藏涵盖历史、艺术、科技等各门类,因此博物馆课程非历史一项学科就能涵盖。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结合初中学段语文、品德、历史、美术、劳技等诸多学科进行教学设计。

  (3)体系性 

  “博物馆课程”与“博物馆活动”相区别,须具备完整的逻辑体系。本课程对各分馆特色进行梳理,基于城市史时间、空间、人的维度的考量,择选学习内容,系统阐释南京的发展变迁,揭示城市精神。

  (4)体验性 

  博物馆文物中蕴含工艺性、文化性等信息,本课程设置手工制作、非遗体验等体验项目,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2.博物馆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实现有效链接? 

  (1)资源整合课程以“展厅观察思考+专区互动体验+课堂复习巩固+成果汇报”为主要模式。展厅内学生观察文物,聆听讲解,完成导学单观察报告和问题思考;参与体验活动,亲身感受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寓教于乐。回到学校课堂,结合课本内容,对展厅知识进行消化巩固和延伸,并学以致用,完成成果汇报。

  (2)结合学科 

  本课程注重与初中历史等学科知识的结合,无论在导学单设计,抑或教师课堂教学,都注意与课本相关知识点和课程目标相联系。

  (3)合作开发。 

  本课程由总馆的文博工作人员和二十九中教师合作开发,教师利用对国家课程的认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文博工作人员凭借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开发课程。为鼓励更多老师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本项目组织了教研讲座、场馆参观、教师沙龙等多种馆校交流活动。 

  3.博物馆课程应如何开展课程评估? 

  博物馆课程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标准,本课程利用导学单、课题研讨、撰写讲解词、排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从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来评估学生学习成效。

  (三)案例分析

  第2课 东方都会——六朝博物馆 

  一、 课程目标 

  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著名历史人物及其成就。

  2. 观察宫城城墙遗址和文物,了解六朝建康城的都城建设、百姓衣食

  住行,探究六朝经济发展和当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3. 欣赏六朝艺术,了解六朝在瓷器制作、书法、绘画等方面成就。

  二、 课程重、难点 

  重点:健康城的城市建设、百姓衣食住行

  难点:探究六朝经济发展和当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三、课程流程 

  【小组分工】 

  【课前预习】 

  1.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你知道“六朝”指的是哪些朝代吗?

  2. 请参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内容画出六朝的时间轴。

  【展厅学习】 

  (一) 六朝帝都 

  1. 何以为都。 结合在西街考古遗址的考察情况,围绕六朝宫城遗址和建康城地图,分析六朝时期南京都城格局,和南京能够成为都城的优越条件。 

  2. 六朝人的一天。 

  通过“六朝人的一天”的情境,串联学习六朝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学生根据导学单,在展厅内开展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单。

  (二) 六朝风采 

  通过“瓷器里的艺术”、“雕像里的艺术”、“线条里的艺术”三个部分,学习六朝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1. 瓷器里的艺术。 

  比较瓷器与陶器的不同,通过器物的比较,总结六朝青瓷的特点;观看展厅视频,了解青瓷烧制的流程。 

  2. 雕像里的艺术。 

  完成任务列表,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陶俑所反映的六朝服饰特征。 

  3. 线条里的艺术。 

  通过比较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书法字体,结合对六朝墓志铭的观察,总结六朝时期书法的特征。

  (三) 六朝人杰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导学单,结合自主学习成果,开展“六朝故事会”活动,分组挑选一个六朝时期的历史人物,演绎其生平事迹和逸闻趣事。

  【互动体验】 

  体验六朝茶礼或绘制陶俑。

  四、课程评价 

  每组从展厅中选取三件文物进行深入分析,围绕六朝的都城建设、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成就等选题开展自主探究,并进行汇报。

  ·项目评价

  本课程从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情感态度方面来评估学习效果。

  1.导学单 

  课程前,学生回答导学单的“课前思考”,做好课程准备;展厅里,学生边听、边学、边做、边记,完成导学单上的观察报告和问题思考;

  课堂中,学生根据导学单对学科知识进行拓展链接,实现课前前有准备、课中有思考、课后有反思。

  2.小组任务 

  学生组建课题小组,全程开展基于“物”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课题研讨、撰写讲解词、排演课本剧等活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