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大丰红色印记:红色土地上燃起星星之火

2021年04月07日 09:27:24 | 来源:大丰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庆祝建党百年传承伟大精神讲述奋斗故事

  大丰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回顾我国的革命斗争和探索实践,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我们能看到大丰人民英勇抗击的一页,也能看到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前进的每一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丰区启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寻访大丰红色印记”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

  寻访大丰红色印记·光辉历程篇·01

  红色土地上燃起星星之火

  时间回溯一个世纪,那时的大中街道还叫做大中集。零星的共产党活动在这片土地上悄然进行着。

  1930年的一天,在大中集德丰区公司一间房屋内,谢之屏正式介绍蔡国方、吕左荣、杭国民、黄宾娴入党,并组织成立了大中集第一个党小组,选举谢之屏为小组长。

  虽然早已找寻不到当时的准确位置,但这里曾经亮起的那束红光,永远地载入大丰革命斗争史册。

  在小海老街上,有着这样一幢毫不起眼的旧屋子,牢牢占据着老一辈革命党员心中的C位。

  1940年,新四军进驻大丰,和地方同志一道建立大丰地方抗日武装、基层党组织。大丰革命史上第一个区委——中共小海中心区委,就在这时候诞生。

  在区档案馆,我们找到了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中共小海中心区委旧址”几个字依旧清晰可辨。

  小海镇村民卢军

  我的父亲卢福全在解放时期任小海区政府区长,之前曾任区级武装组织小海区队副队长、队长。

  提起自己的父亲,今年60多岁的小海镇村民卢军脸上是压抑不住的自豪与骄傲。出于保密需要,卢福全极少对家人提及自己在做什么,他总是早出晚归,跟卢军说过次数最多的话就是:“咱们都要跟党走。”

  1940年年底,大丰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大中集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由朱道生担任。

  自此,大丰党组织的发展和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从大中集第一个党小组到小海中心区委再到大中集党支部,党在大丰,从零散的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为可以燎原的熊熊烈火。

  大丰曾经叫台北,是苏中、苏北两块抗日根据地联络的纽带,盛产棉花、食盐等重要军事物资。

  在台北分县委、台北行署建立的基础上,1942年苏中二地委书记章蕴来台北宣布建立中共台北县委、县政府机关。

  章蕴(1905-1995)

  中共台北县委建立后,团结各阶层人士,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改善广大佃农生活,并广泛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发展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伪化、蚕食和屯垦阴谋,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党的各级组织。

  中共台北县委机关报《台北大众》(1945年8月创刊,1948年6月停刊) 1945年9月20日《苏中报》刊登解放大中集一役

  1947年4月23日《江海导报》报道大中集光复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北县委、县政府于1945年重建。

  在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1947年11月,台北县境内最后一个据点——丁溪据点被拔除,台北县境获得解放。这是苏中解放最早的县。

  报经政务院批准,1951年8月,台北县正式更名为大丰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