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博热搜上,苏州的一位绣娘火了。
苏绣艺术家陈英华的“天文奇观”刺绣作品,震惊了一众网友。网友纷纷表示,“这也太绝了吧!”
这一系列作品到底有多绝呢?直接上图↓↓↓↓↓↓
日斑
马头星云
狮子座流星雨
海王星
猎户座大星云
创新针法
指尖艺术重现天文奇观
不少网友会发出疑问,这真的是绣出来的???
没错,这些作品真的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早在2006年,陈英华就采用创新针法,尝试用刺绣去呈现天文奇观。
当时,紫金山天文台苏州观测站站长梅苞找到陈英华,给她展示了一组星云、星系照片,问她可否尝试把照片上的图案绣出来。
宇宙星空的图片让陈英华深受震撼,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开始对照着照片一针一线尝试起来,“我只是觉得图案很漂亮,想尽力把它绣出来。”
她的第一幅作品是“蟹状星云”。陈英华表示,星云色彩绚丽飘渺,十分难绣,从针法、图案轮廓到丝线颜色,她一遍遍试一遍遍绣,不满意了再拆线重来。
最终用了近10种针法,耗时六七个月,陈英华终于大功告成。
拒绝NASA求购
“想把它留在中国”
2012年,陈英华的“天文奇观”刺绣作品在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展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阵阵惊叹,获得巨大成功。
前来参展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人曾多次上门求购,但均被陈英华拒绝。
“他们说这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对方想要收购。我觉得我对这个有自己的感情,我不愿意把它让到国外去,我觉得放在我们中国的科技馆、天文馆比较合适。”陈英华2018年接受采访时说道。
中西交融
形成独特刺绣风格
1973年,陈英华出生于苏州刺绣之乡镇湖,其祖上四代都曾出过刺绣名匠。14岁起,陈英华拜母为师,正式开始学习苏绣。
从艺至今,陈英华以针代笔,以线着色,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中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与刺绣艺术相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成为了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和著名刺绣艺术家。
除了“天文奇观”系列作品,陈英华还有《贵妃醉酒》《梵高的向日葵》《牡丹》等诸多优秀作品。
《贵妃醉酒》 陈英华作品
《梵高的向日葵》 陈英华作品
《西洋风景》陈英华作品
《猛虎下山》陈英华作品
《雄狮》陈英华作品
《牡丹》陈英华作品
天工匠心
曾应故宫博物院邀请修复文物
2006年,陈英华还应故宫博物院邀请,复制刺绣文物。在她的精心修复下,一百多件受损的珍贵刺绣得已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其中的两件作品,让陈英华记忆犹新。
第一件是太上皇宫的龙椅靠垫,以盘金绣为主。陈英华介绍,这件作品的针线,都是用18K真金用手工搓起来的,粗细跟原文物一模一样。
而另一件作品米珠龙袍的工艺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陈英华介绍称,米珠龙袍上有八条神态各异、威风禀禀的龙,龙身缀满40000颗小珍珠做的龙鳞。而这40000颗珍珠都是陈英华用穿珠绣绣上去的。此外,这件作品还用到了盘金绣、打籽、平绣、传统秀等多种手法制成。
整幅作品,陈英华耗时3年才完成。
不忘初心
努力推广刺绣艺术
作为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陈英华还努力推广刺绣艺术。
2009年,她选择去苏州市吴中区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学校的聋哑学生学习刺绣,并且定期组织这些学生来自己的刺绣艺术馆学习,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的就业能力。
2018年,陈英华还义务为南京女子监狱的苏绣兴趣课堂做培训,教服刑人员绣兰花图,为她们讲解一针一线中蕴藏着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志愿者”陈英华还在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过为期三周的刺绣培训班,让国外友人领略到了以苏绣为代表的中国手工技艺之美。
陈英华说,现在学习刺绣的年轻人很少,静不下心来,自己工作室的十几个绣娘大都在四五十岁。她还表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学刺绣的人,自己都会免费教,“我想把这个传统的手工刺绣让更多人了解,然后能传播出去。”
目前,陈英华的《星空系列》刺绣作品在苏州市高新区镇湖绣馆街陈英华刺绣艺术馆展出。
↓↓↓↓↓↓
【陈英华刺绣艺术馆】
地址:高新区绣馆街6-2号
公交:有轨电车1号线“绣品街北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