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人间别有几春风,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假期,素来是人们春祭和踏青的好时节,这个小长假,你解锁了什么清明节的新姿势呢?据说,现在的假期都自带“弹性”,一边是兢兢业业打工人,一边是出门消费撒欢魔, 这两端一旦在某个时候失衡,就会迅速反弹,产生一些“报复性”、“补偿性”的时髦行为,同时,新新人类们还开始了对传统节日的“改造工程”……
节后第一天,小苏来解锁当下清明节的各种打开方式,带大家感受清明假期中的气清之节、鲜明之时。
祭扫:
5G 、AR可视化祭扫
只闻鲜花清香不见纸灰飘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清明节到来时,人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缅怀曾经陪伴我们生命的故人。那些陌生的泥土下,掩埋的是最熟悉的亲人,还有为国牺牲的英雄战士。
缅怀英烈,致敬英雄,江苏开通“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线上祭扫平台,利用H5、网络专题开展网上纪念堂等项目,祭扫群众可通过手机扫码进入平台,向英烈鞠躬、献鲜花。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文明低碳祭”是清明节的高频词,“云祭扫”“生态葬”“文字寄相思”等祭扫方式也逐渐成为绿色文明的祭扫新风。
今年清明期间,南京雨花功德园推出5G可视网上云祭扫,工作人员可代亲属向墓地叩首、致辞、点烛、献花等并将祭扫现场通过5G实时信号传给逝者亲属。南京市“宁思念2.0”网络祭扫平台匹配126万逝者库信息,采集实景供市民网络祭奠。截至4月4日,南京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累计接待祭扫市民425万人,其中,网络祭扫人数累计47.8万人次;
扬州墓园云祭扫平台正式开通,AR祭扫技术解决了生态葬后期祭扫难题。家属只需轻点屏幕,在亲人安葬之处就呈现出虚拟墓碑,方便家属祭奠;
宿迁市泗阳桃源公墓推出盆栽祭扫的方式引导广大市民绿色祭扫,盆栽主要以三色堇、虞美人、金盏菊和百日草为主,既能表达哀思,也能美化公墓环境;
镇江市南郊栗子山墓区除了现场为群众提供“鲜花换纸钱”服务,还继续推出免费代祭扫服务……
据了解,清明节当天,全省现场祭扫市民511.6万人。全省66家网络祭扫平台祭扫人数达11.2万人。只闻鲜花清香不见纸灰飘,具有时代特色的绿色祭扫逐渐成为清明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生态墓园576处,通过农村散坟整治复垦土地11407亩,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实现全覆盖。从入土为安、一沓烧纸到绿色、生态且最为诗意的归宿,绿色殡葬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多的绿水青山。
踏青:
红色旅游成热选
不负“最美人间四月天”
小长假期间,江苏处处可见八方来客,不负“最美人间四月天”的美好时光:
徐州市新沂马陵山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同比增长29%;
苏州昆山发起“长三角精品民宿联盟牵手行动”,向广大海内外游客发出“春天的邀请”;
无锡拈花湾通过樱花手作体验、樱花限定美食、樱花系列文创等,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丰富的赏樱体验;
小长假第二天,扬州瘦西湖入园游客量达7.5万人,比前一天增长了128%,已赶超2018年同期。其中,自驾游、背包客等散客占主体……
清明“补偿式出游”需求强劲。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4月3日至5日,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1910.87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78.79%,较2019年同比增长5.03%;全省文旅消费总收入达107.76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93.40%,较2019年同比增长8.10%,全省文旅市场呈现稳步复苏的良好态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短途“周边游”成为大家的首选,各种“寓教于游”的亲子游丰富了大家的选择,其中红色旅游成热选。江苏省文旅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推出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三天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34.2万人次。
消费:
青团关注度top1
春日“鲜食”大放异彩
最近一段时间,“报复性消费”一词火了,因为疫情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在年后的首个小长假——清明假期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各位“剁手狂魔”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买买买!据江苏省商务厅数据,清明小长假期间(4月3日至4月5日),全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约46.7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5%,比2019年增长11.3%。但在“报复性消费”的同时,品质追求依然不落伍,一个活力强劲、环境优良的消费市场在春暖花开时再度强势回归。
清明节在保持祭祀踏青等传统风俗特色的同时,赋予了亲人相聚等新的内涵,全省餐饮市场迎来了接待高峰。小长假期间,南京市57家餐饮样本企业实现营业额7655.7万元,同比增长64.7%;客流量6.5万人次,同比增长59.7%。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小吃受到了消费者欢迎,青团、香椿头、春笋等春日“鲜食”在清明假期大放异彩。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清明期间,“青团”相关搜索环比上涨71%,成清明最热美食,而江苏成为最关注青团的地区Top1。
此外,京东大数据显示,养生热持续助推健康高品质食品消费热潮,无糖、零卡、素食零食、植物饮料等健康型消费在各年龄层的人群中都呈强势增长,尤其如豆乳威化棒、低卡布丁、无糖谷物饮料、代餐奶昔、黑咖啡、零卡酸辣粉等,因其低热量的特点,成为消费者选购的热门商品。
电影则成了不少人假期的精神食粮,百度数据显示,电影票预订的搜索量环比上涨98%,观影已经成了清明假期第二大消费需求。今年“清明档”共有十多部影片齐上阵,电影市场在小长假迎来小爆发。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20时,2021年清明档总票房正式突破8亿元,较2019年增长17.33%,再次刷新清明档档期票房纪录,总观影人次2216.74万,总场次123.41万场。其中,票房前三电影为《我的姐姐》《哥斯拉大战金刚》《西游记之再世妖王》。
从祭扫到踏青再到消费,清明这一2500多年前的传统节日,如今在时代的流淌中又添新意,它已经融入我们鲜活的日常生活,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告诫我们不忘故人、不负春光。
文/秦玉婷 唐宝妍 设计/张恒枫 数据综合自人民网、江苏新闻广播、《零距离》、扬子晚报、环球网、京东大数据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