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草堰口小学的学生,都会来到草堰口大唐村,接受革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草堰口是盐阜地区第一个党小组的诞生地,这里曾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革命故事。
1921年,红船从嘉兴南湖扬帆起航,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1925年的寒冬,革命先烈仇一民把这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带到了大学同学唐仲衡家乡——建湖县草堰口。
唐于正 原草堰口社区大唐村党支部书记:
“他当时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受地下党的派遣,来到盐阜苏北一带,到盐城西北乡草堰口大唐庄一带。”
1926年,在仇一民、唐仲衡等同志的组织下,盐阜大地第一个党小组——草堰口党小组正式成立。
党小组成立后,这群热血青年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吸引优秀青年入党,同时积极走到群众中去,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在党小组的宣传发动下,盐阜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他们为革命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的身影,深深地铭记在水乡人民的记忆中,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水乡大地上传唱。
草堰口党小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盐阜地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她就像一粒火种,以燎原之势,点燃了盐阜大地的革命热火。1928年2月,在大唐村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盐阜地区第一个县委——中共阜宁县委员会。紧接着大唐庄党支部、草堰口党支部、宝塔湾党小组等下级党组织纷纷建立。盐阜大地革命的星火,继续熊熊燃烧。
草堰口党小组的成立,引导无数有志青年积极投身革命,激荡起盐阜大地的革命热潮。从此,水乡儿女前赴后继,踏上了共产主义信仰的逐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