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9日),记者从苏州市民政局获悉,日前苏州已印发《关于深化城乡社区治理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自2021年起,苏州市每年开展不少于20个老年友好社区试点建设;至“十四五”末,老年友好社区覆盖苏州市所有镇(街道)。
据了解,老年友好社区将着眼提升居家和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社区标准化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等工作中突出对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改善。深化医养融合实践,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依托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载体扩展社区“喘息式”养老床位建设,每年对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生活环境及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完善居家上门服务机制,积极开展家庭夜间照护服务。探索推行“养老顾问”制度,开展养老需求主动发现、养老政策咨询办理、养老资源介绍链接、养老服务合理建议等“一对一”服务。
健全服务体系 优化服务网络
同时,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探索有条件的地方增设老年服务工作等下属委员会。支持保障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建立发展有老年人参与的村(居)议事会、理事会、小区自管委和协商议事小组等基层协商议事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通过法定民主程序担任村(居)民代表、村(居)委会兼职委员、业委会成员等职务,引导老年人参与“院落楼栋居民自治”和“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等“微自治”,每年开展自治项目不少于2个。
健全城乡社区为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行业务帮办机制和生活代办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依托“三社联动”项目化工作体系,培育、引入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发展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文体型、自治型、互助型社区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倡导建立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志愿机制。推进社区便民利民商业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精准对接老年群体需求,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加强与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业委会沟通合作,扩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升为老服务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丰富社区老人精神生活 打造社区老年“达人库”
此外,老年友好社区还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弘扬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精神,注重社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挥老年人专长和“余热”,特别是发挥老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传帮带”作用,打造社区老年“能人库”“达人库”,鼓励老年人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和知识经验传授,增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及其他年龄群体情感交流,促进代际融合,增强社区全体居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
苏州市民政局也公布了首批老年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名单:张家港市金港镇马桥社区、张家港市南丰镇永合社区等22个社区入选。
苏州市首批老年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名单
张家港市金港镇马桥社区
张家港市南丰镇永合社区
常熟市海虞镇汪桥村
常熟市虞山街道北门大街社区
太仓市 城厢镇县府社区
太仓市璜泾镇永乐村
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
昆山高新区共青村
吴江区松陵街道二村社区
吴江区松陵街道苏河社区
吴中区木渎镇香溪社区
吴中高新区吴中苑社区
相城区 元和街道朱巷社区
相城区北河泾街道朱泾社区
姑苏区 平江街道梅巷社区
姑苏区沧浪街道潼泾一社区
姑苏区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
姑苏区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社区
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社工委玲珑湾社区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开区龙华社区
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康佳社区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