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我国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行。至此,目录内的药品基本实现了治疗领域全覆盖。特别是在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填补了许多用药空白。经过一次次的带量采购,越来越多的好药、便宜药及时进入临床,让大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新版医保目录启用 两万元一次的抗癌药只要四千元】
2020年10月份,周先生的父亲被诊断为肺癌,从那时起,累积在文件夹里的一份份账单,就沉甸甸地压在这一家人身上。
周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主治医生讲免疫治疗一定要用。周先生清晰地记得当时两句话:一句是不用会后悔,另一句是早用早受益。
主治医生推荐了三种价位的免疫治疗药,周先生选择了中等价位的“替雷利珠单抗”,一年的花费在十几万元。
周先生告诉记者,刚开始用药的时候,自己也没敢告诉父亲,因为担心老人家会觉得太贵了。后来,老父亲在和病友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个事情,周先生这才告诉了实情,大概要两万块一次。同时,一家人也给老人打气加油,钱没有关系,该用药的还是得用。
2020年12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最新的医保目录,“替雷利珠单抗”就在其中。周先生发现,这种药降价之后大概只要4000元。周先生算了一笔账,降价之后,经济压力就会小很多,本来两万多元的药,可能只能吃2-3年,这样的话就可以一直吃下去。
看到手里4360元的账单,不仅仅是周先生一家松了一口气,同病房的患者和家属们也个个心里有了底。从2018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三年对国家医保目录进行调整。此次医保目录调整,有16种是2020年上市的新药。
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史美祺介绍,有些药因为随着年代的延长以后,虽然很便宜,但是疗效已经不能满足病情治疗水平提高的需要了。有的病人,特别是病人的家属也很纠结,他很想用药,但是想想自己的经济能力很困难,所以医生往往就能从患者的脸上看到非常矛盾的心情。不少抗癌药如果能够医保覆盖的话,那才是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高值耗材省级带量采购 六万元账单报销后仅五千元】
除了药品,医保目录中的高值耗材也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真金白银”地减了负。今年74岁的丁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她之前不慎跌倒,导致股骨颈骨折、入院治疗。
医生跟丁阿姨介绍了两种治疗方案:一个是打钉子,第二个就是把股骨头换了。打钉子的好处是要患者自己去“长骨头”,需要躺在床上躺三个月的时间。换股骨头第二天就可以下地。丁阿姨又想到,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长骨头的可能性当然有,但是一定非常缓慢,而且躺着床上那么长时间,自己肯定也受不了。再说了,万一将来骨头没有长好,骨头坏死了还得再来手术。
但丁阿姨这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耗材所占的费用比例相当高。江苏省人民医院骨关节病区主任刘锋介绍,耗材费用占到整个住院费用的70%以上,所以如果说有效降低耗材的采购价格,就能够有效降低病人的支出费用,也可以降低医保的负担。
从2019年至今,江苏省开展过四轮省级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覆盖起搏器、心脏支架、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等十多个品种,大幅降低了它们的采购价格。刘锋介绍,以前的髋关节置换,如果是全髋关节的话,价格是在56000-58000元;现在采用带量采购价格以后,价格降低了有40%-50%。
【锱铢必较的谈判背后 需要大量临床数据与市场调研】
无论是药品、还是耗材,它们想要进入医保,就必须通过谈判,“灵魂砍价”因此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
担任过江苏省省级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组组长的占医生告诉记者,谈判采用竞价分组的原则,锱铢必较,且还要对效果、价格等多维度进行调研。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占伊扬介绍,医疗机构、医保局也在做一些高值医用耗材的评价。因为只有把评价做好了以后,才知道哪些医用耗材是价格合理的。
老百姓支付得起,医保承担得起,同时跟上医疗水平发展,满足当下老百姓的治病需求,这便是“灵魂砍价”背后的民生大账。在江苏省第四轮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之后,预计全省一年可节约采购资金6.94亿元。2020版医保目录上线后,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280亿元。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雪彤 谢豫 严为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