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南京银行成为A股焦点,在银行板块中率先涨停,继而带动板块乃至整个市场大反弹。
银行股的强势表现,与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前一天国新办发布会上的言论不无关系。他表示,整个市场的利率在回升,估计今年的贷款利率会有所回升。
贷款利率回升,对银行的业绩预期是重大利好。于是次日的股市中,银行板块成为市场资金的围猎重点。
对于南京银行来说,这次涨停意义更是非凡。其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突破趋势明显。截至收盘,其市值达到965.7亿元,据千亿关口仅一步之遥。
从股性来看,南京银行在银行板块中并不算突出。据江苏金融观察统计,自2007年7月19日登陆A股以来,南京银行总共只出现过10次涨停;3月3日这一次,更是最近5年半以来的首个涨停。
由此带来一个疑问:为何在股市连续调整之际,市场会优先选择股性不算活跃的南京银行,而不是市值较小的某些农商行,作为反弹的突破口?
这就要回归到南京银行的基本面了。
作为城商行中的绩优生,南京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价值投资者眼中的香馍馍。不过前几年,由于定增被否、债市风波等事件,其投资价值一度遭到市场的质疑,市值增长也不复之前的迅捷。
不过从关键指标来看,南京银行依然是“质优价廉”的银行股。
自2010年上市以来,截至到2019年,南京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23.22%,位居上市银行第一阵营,江苏辖内排名第一。即便在最近几年的宏观去杠杆形势下,依旧能保持在15%以上。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南京业绩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不过资产质量仍属优良。去年三季报显示,其关注类贷款占比从二季度末的1.33%,大幅下降至三季度末的 1.18%。这也意味着隐性不良的生成压力减轻,疫情带来的风险持续下降。
另外,此前制约股价的资本瓶颈,近年来也逐步取得突破。
去年4月,南京银行完成116亿元的定向增发,江苏交通控股和江苏省烟草两大实力派国资入局,其核心资本得到大幅补充。
去年10月,南京银行又公布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200亿元。目前,江苏证监局已同意该预案,证监会层面也已受理。如无意外,有望在上半年审核通过。
尽管业绩有保障、资产质量优良、资本瓶颈也在逐一打通,但南京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却不占优势。
3月2日收盘时,南京银行的市盈率为6.93倍,市净率为0.94倍,位居上市银行中游水平,城商行序列中更是排名倒数。
这样的市场地位,显然不是南京银行所想看到的。去年11月4日,该行上任不过7个月的新任行长林静然,耗资106万元增持13.8万股南京银行股份,并承诺3年内不减持。
除了管理层以外,重视价值投资的海外资金,也在不断加仓南京银行。
数据显示,自春节开市至3月2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林远东证券等沪股通席位,累计加仓219.88万股。按南京银行在此期间的加权均价8.92元/股计算,相当于净买入4536万元。
当市场各方逐渐形成共识,南京银行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林行长对南京银行的信心,现在也得到了市场的回馈。按其当初增持均价7.68元/股计算,截至3月3日收盘,浮盈已超过25%。
(来源:江苏金融观察 编辑/李心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