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入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肩挑两剧种,她一直在路上

2021年02月27日 14:22:35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总有些人,和戏曲一起在时代大潮中沉浮,注定对戏曲的复兴承担更多使命。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昆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芳就是这样的人。豆蔻年华学苏、昆,戏曲低迷时坚守昆剧,昆剧复兴后又致力于振兴苏剧……44年戏曲生涯,44年传承弘扬,她肩挑两剧种,一直在路上。

  2月26日下午,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王芳成功入选。她也是本届10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中江苏省唯一一位入选者。正如揭晓词所说,“吴侬软语,婉转悠长,浅吟低唱里道不尽她对传统昆曲的热爱;粉壁高堂,画栋雕梁,余音淼淼处说不完她对戏剧传承的心声。”

  坚守舞台

  见证了昆曲的衰微与繁荣

  王芳1977年考入江苏省苏昆剧团学员班,兼学苏剧和昆剧。数十年的坚持与守望,她见证了昆剧艺术的衰微、复苏与再度繁荣。

  今天,很多昆剧迷对《牡丹亭》《长生殿》《紫钗记》《邯郸梦》等昆剧经典如数家珍,但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昆剧备受冷落。王芳说:“我毕业那会儿,下乡演出一周,五六天唱苏剧,只有一两天唱昆剧,因此经济上是以苏养昆。”然而,昆剧毕竟是“百戏之祖”,在艺术上,昆剧不断滋养着苏剧的发展,“没有昆剧的四功五法,苏剧不可能像今天这么成熟。”

  王芳毕业时,正是中国戏曲最不景气的时候,包括苏剧和昆剧都面临着生存危机,但因为苏剧更接地气,所以状况比昆剧好一些。那些年,王芳仍然每天到剧团练功,有时是几个人,有时只有她一人。后来,苏州的越剧团、沪剧团、京剧团先后解散,风传苏昆剧团也面临解体,到哪里给自己找饭吃?多年学戏、唱戏,吃了很多苦,爱得那么深,王芳不肯靠走穴唱戏或是到歌厅唱歌来养活自己。

  那段日子里,她憋着一股劲,下午、晚上到暂时“栖身”的婚纱摄影有限公司工作,上午仍坚持在剧团练功。未来何去何从?王芳并不能确定。但她相信,那么美的艺术,怎么可能失去观众、就此没落呢?只要坚守就有希望。

  守得云开,终见月明。1992年,文化部为扶持濒危剧团,发起了“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王芳凭苏剧《醉归》以第一名的成绩拿下优秀表演奖。1994年,王芳参加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获兰花最佳表演奖旦角第一名。紧接着,剧团为王芳在北京举办个人专场,演出昆剧《寻梦》《思凡》和苏剧《醉归》。凭借着这三出戏,1995年王芳一举摘得戏曲界最高奖“梅花奖”。在此之前,她还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对自己说,获得这么多奖项和荣誉,难道自己不比别人更有责任坚守舞台、传承戏曲吗?

  当时,剧团和婚纱摄影有限公司的收入相差很大,但王芳却果断辞职回到了剧团。她明白,自己的真爱还是在舞台。2005年,王芳又凭借昆剧《长生殿》摘得“二度梅”。

  抢救苏剧

  与时间赛跑守护传统文脉

  王芳至今仍活跃在苏剧、昆剧两个剧种的舞台上。“这不是因为我多了不起,而是因为苏剧和昆剧的渊源实在太深,两个剧种长期共属一个剧团,兼演苏、昆是传统。”王芳说。

  苏剧发源于苏州,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和昆曲、苏州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被视为展示苏州深厚人文传统的代表性剧种。它还被誉为“滩簧之母”,影响了沪剧、锡剧、甬剧、姚剧等多个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然而,昆曲2001年申遗成功,渐渐摆脱濒危,成为年轻人争相追捧的时尚;苏剧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却一直门庭冷落,一度濒临消亡。

  抢救苏剧,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2015年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王芳提交保护濒危地方剧种、建立苏剧团的建议,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6年5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至此,2001年之后近乎绝迹的苏剧,终于有了独立建制的传承保护单位。而抢救、传承、发展苏剧的使命,也摆在了该中心主任王芳的面前。如果说传承昆剧是锦上添花,抢救苏剧则是雪中送炭,王芳毅然选择做一个“送炭人”。

  《国鼎魂》是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台大戏,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创排。该剧讲述了苏州潘氏一族保鼎、护鼎、捐鼎的故事,描绘了华夏子孙重礼崇文、守护文脉的家国情怀,谱写出一曲为国护宝、九死不悔的“时代正气歌”。王芳在剧中扮演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潘达于。2019年,该剧摘下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这是对苏剧最好的褒奖,也给所有苏剧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如今,这部大戏已在全国演出上百场,受到广泛欢迎。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内部试演《国鼎魂》时,王芳不慎把脚扭伤,但第二天还要拍摄演出录像。为了保证舞台效果,她坚持演完,并于演出结束后继续走台排练,直到深夜。当天晚上,剧组成员把她送到医院急诊室时,她的脚踝已经很是肿大。第二天,她喷了药水,敷上冰袋,缠上绷带,继续上场演出。

  在王芳心中,她对昆剧、苏剧的感情,和《国鼎魂》中用一生守护国宝的潘达于是共通的。而在观众眼中,坚守戏曲舞台40余年的王芳又何尝不是昆剧、苏剧艺术的守护人?

  撒播种子

  把多年心得传给年青一代

  对于戏曲来说,人才的断档是剧种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王芳致力于在孩子们中间播撒昆剧、苏剧的种子。

  2007年5月9日,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联合成立了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同时启动“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王芳担任中心主任。从那时起,该中心每周在位于苏州市中心的昆曲沁兰厅面向未成年人举办昆剧、苏剧知识讲座和折子戏演出。

  14年的时光,1500余场演出,惠及100多所学校、30余万名中小学生,先后在17所中小学校和社区建立“昆曲教育传播基地”,为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从娃娃抓起”起到了优秀的示范作用。不少部分孩子因此走上了专业道路,向各专业艺术院校输送了一批昆剧后备人才。

  此外,王芳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舞台心得传给年青一代演员,每一个发音、每一个身段、每一个眼神都不放过,仔仔细细为年轻演员抠戏。她还加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将自己的代表性剧目传承给青年演员。

  王芳表示,想要把传统文化传承好,必须是口传心授,没有捷径,只有一点点的把最传统的、最精华的传给学生,才能开始深入探索剧目创新。目前,苏州市苏剧团正在创排新戏,用传统苏剧手法演绎现代故事,献礼建党100周年。

  (来源:引力播   照片由苏州市苏剧团提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