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驻村第一书记的“小目标”!

2021年02月25日 15:19:3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堪称“中流砥柱”

  他们自愿离开繁华都市

  扎根农村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唐久是江苏省委驻睢宁县帮扶工作队,派驻王集镇戈段村的第一书记。戈段村属于经济薄弱村,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65万元,村集体收入20.02万元,在王集镇28个行政村中倒数第一。

  唐久来到戈段村以后,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该村有种植西瓜和辣椒的传统与技术,而且经济效益还不错,他便希望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唐久每天都会到瓜棚里查看种植的情况,正值耕种的季节,查看完瓜苗的长势后,唐久又要开始关注移栽的准备工作。 

  以前,当地很多村民靠种粮食为生,一年下来收入寥寥无几,现在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合作社后,不仅能拿到土地分红,年老体弱的村民还能在合作社找份工作!

  村民朱连春家让唐久最放心不下,44岁的朱连春和妻子都患有尿毒症,他们的父母年事已高,而两口子还要帮着照顾孙女。三年前,朱连春的大儿媳妇生完孩子就离家出走,至今未回,当年因为没有办理结婚证,导致小孙女无法办理户口。

  唐久得知情况后,辗转多个部门开证明、帮协调,最终给孩子上了户,办理了入学手续。但目前,摆在一家人面前的还是收入难题!光靠低保不是长久之计,考虑到朱连春的身体及家庭情况,最终,唐久帮忙安排了日常看护西瓜大棚的工作,一天的收入有六七十元,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保障。

  在唐久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村集体有了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戈段村人均年收入比2019年增加了5000余元,村集体收入增加30余万元。这样的变化,在王集镇其他经济薄弱村也发生着,而这与省委驻睢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们的辛勤努力息息相关!

  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庄楼村第一书记葛爱华利用以前的村卫生室,买了一批缝纫机,村民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直接上岗操作,通过做袖套,每个女工每月大约有1000元的收入。

  夜幕降临,以前一片黑暗的农村,越来越多的路灯亮了起来,村民们的幸福之路也越走越宽阔,越走越亮堂,这也正是第一书记们不懈奋斗的 “小目标”

  (来源:南京零距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