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有个“乡音调解队”

2021年02月22日 09:37:15 | 来源:醉美五岛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乡之间做生意有了矛盾、老板跑路拖欠了工人工资、年轻气盛的打工仔因口角伤了他人……在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面对各种难以调和的纠纷时,经常看到调解员在其中斡旋,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经济开发区派出所“乡音调解队”。

  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有工业企业200余家,外来务工人员8000余人。2020年以来,受国际贸易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开发区境内的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向好,但一些涉企、涉及外来人员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调处难度大。为此,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乡音调解队”,以“外”调“外”,打通外来务工人员调解“最后一米”。

  “乡音调解队”现有成员30余名,主要承担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矛盾纠纷调处,如工伤索赔、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等。成立一年来,已化解矛盾纠纷147起,成功率100%。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所长颜留建说:“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等差异,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发生矛盾纠纷时,更习惯与同乡交流沟通。“乡音调解队”通过乡音、乡俗、乡情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节省了派出所的警力,更提高了调解效率。” 

  借力发力,“乡音调解队”成为民警化解矛盾的“强外援”

  “你们就是有地方保护主义,凭什么我妹夫的事情只赔这点钱,我不服。”2020年5月,经济开发区某公司一名工人发生意外死亡,死者亲属在派出所调解过程中对民警提出了质疑。经了解,2020年5月11日下午,一名工人在上班过程中因自身原因发生意外后死亡,在派出所及安监部门详细调查后,确认该事件不构成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后来,民警找来了同样在开发区某企业任部门经理的河南籍人士老马,请老马出面与死者亲属进行沟通,老马耐心细致做死者亲属工作,矛盾得到圆满解决。死者亲属说:“都是外来务工者,你们搞调解,肯定不会偏袒本地人,我们放心。”

  经济开发区派出所“乡音调解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有公司老总、普通工人,也有热心服务的志愿者。“乡音调解队”充分利用老乡间风俗相似、语言相通、情感相近的优势,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用乡音拉近距离,既促进了纠纷化解,也有力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乡音调解队”成员老吴说:“老乡发生纠纷矛盾的,乡音讲话便于沟通,我们作为乡音调解员,哪里有矛盾,就在哪里把它及时化解掉。”

  互帮互助,“乡音调解”化为警企沟通的“连心桥”

  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经济开发区辖区内一企业订单受到冲击,工人收入大幅降低,轮岗、待岗现象经常发生。部分不明真相的工人受教唆后开始罢工,甚至出现堵门等过激行为。经济开发区派出所在处置过程中,发现为首的人员系徐州籍和安徽籍3名工人。民警迅速找出“乡音调解队”中的两名同籍人员,与工人进行沟通。经过多次劝说,工人最终理解了企业难处,服从企业安排,使该企业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事后,该企业负责人动情地说:“通过这件事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公安机关倾心为民的实际举动,感谢你们想方设法为我们企业解决困难,我们以后也一定更加支持和配合警方工作,真正做到‘警企’一家亲。”

  一年来,“乡音调解队”已协助派出所调解劳资劳务纠纷41起,涉及资金462万元。

  协助破案,“乡音调解”为辖区撑起一张“平安网” 乡音调解员除了根据需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外,他们还积极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提供线索。2020年12月1日,辖区内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案件,民警到嫌疑人所在的电子产业园开展走访摸排工作。乡音调解员根据民警提供的监控截图,很快辨认出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根据调解员提供的信息,警方成功抓获嫌疑人边某。“乡音调解队”组建以来,累计提供有价值违法犯罪线索22条。同时,为规范“乡音调解队”队伍的日常运行,该所结合实际,制定了保密、激励、定期会商评析等工作机制。对在矛盾调处、举报犯罪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乡音调解员推荐参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此外,该所还利用乡音调解员在同籍人员之间的较高威望和较强号召力,借力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管理,极大增强了社区警务工作的精准性。截至2021年1月中旬,通过乡音调解员的“老乡会微信群”等平台,累计登记流动人口2537名,私房出租户1664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