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春第一会”:铆足“比”的劲头,强化“超”的追求

2021年02月19日 12:18:3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全市上下要变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摆脱传统的‘苏北意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坐标系下,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主动、 激发‘赶’的动力、强化‘超’的追求,以背水一战的决心, 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2月18日,在盐城市召开的2020年度全市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戴源向全市发出“动员令”。戴源在讲话中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孕育更大希望和机遇的一年。全市上下要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中拼出地位,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加速奔跑,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当天,盐城将2020年度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作为从“节日状态”转到“工作模式”的新春“第一会”。表彰了2020 年度盐城市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和个人、“等级创建”开发园区、“争星创优”活动星级企业和杰出优秀企业家。其中,32户企业获得“2020年度五星企业”荣誉称号。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大疫与百年变局的叠加冲击,盐城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去年,盐城主导产业全面起势,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对韩合作深度开展,凸显了“双循环”开放的地位;盐通高铁建成通车,提升了中心区城市的价值;文明城市高位创成,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面小康胜利在望,托举起八百万盐阜人民的幸福。

  “盐城是苏北唯一列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国家给了我们定位,但没有足够实力,定位不能变成地位,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去拼去争。”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在讲话中充满激情地说。去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先进城市的发展步伐仍在不断提速,苏州 GDP 突破两万亿,南通突破一万亿。如何进一步摆脱传统的“苏北意识”?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坐标系下,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成为摆在盐城面前的新命题。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这是省委赋予盐城的重大使命和历史担当,必须理清思路、抓住关键、尽快破题。”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在讲话中说,首先“要做足‘海’的文章。”沿海成就了盐城发展的过去,更承载着盐城崛起的未来。要坚持“全市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以系统思维纵深推进沿海发展,形成沿海板块和内陆板块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要深化“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用好中韩(盐城)产业园、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重大载体,扩大与韩国合作,参与东北亚经济圈;深化与上海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推动制度、市场和标准全方位协同,打造东部沿海发展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增长极。

  同时,要保持“转” 的主动。唯有“转”的主动,才能守住“稳”的底线,赢得 “进”的空间。要抓住“转”的时机。当前,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正是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发展主导产业、突破重大项目,以优质增量带动结构调整,实现盐城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要明确“转”的方向。遵循产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瞄准方向持之以恒走下去。要凝聚“转”的合力。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做好服务保障,院校要加快成果转化,多向发力、协同配合,共同推动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另外,要发挥“绿”的优势。生态是盐城在长三角最核心的竞争力。要推动产业“绿色”化,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淘汰高耗低效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切实提升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盐城模式”。要推动“绿色”产业化,放大世遗效应,探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全域旅游、全景世遗的旅游空间格局,为湿地保护提供更多“盐城方案”。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