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取压祟、辟邪之意,传达家长对孩子的祝福,压岁钱应该有仪式感但不能成为炫富的手段。今天咱们一起去市民杨女士的家里,听听他们家关于压岁钱的故事。
“家瑞,新的一年你又长了一岁,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快乐健康,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团结同学,听老师的教导,争取更大的进步。”
大年初一早上,市民杨女士将100元压岁钱交给孙子家瑞,并给他新年祝愿。杨继平出生于1955年,在她的印象中,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吃年夜饭。当时家庭条件贫寒,能够吃上一顿“大餐”就是最开心的事情。
市民 杨继平:
“我的印象小的时候就是过年能穿一身新衣服,新衣服穿上的就觉得过年了吃干饭,还有红烧肉,过去那时候不是说像现在每天都是鱼肉。”
杨女士说,那时候家长给孩子压岁钱虽然不多,但是很有仪式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压岁钱从几毛、几块到几十、几百,也水涨船高。
市民 杨继平: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活的提高,收入也都提高了,原来是100块、200块,现在是500块,甚至有1000块。”
压岁钱一般在新年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但是压岁钱的数额越来越大,变成了孩子攀比的工具,成了大人的人情负担。
市民 杨继平:
“‘宿9条’当中第8条也说到,对孩子压岁钱,教育孩子一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所以说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是比较珍惜的。”
孙子家瑞今年上五年级,每年的压岁钱他都交给奶奶保管,之后需要用钱的时候再从奶奶那里支出。
孙子 家瑞:
“压岁钱是长辈给我的,是他们辛辛苦苦赚的,不能随便乱花,我就拿来用于买书、买文具一类的,或者捐给有困难的人,我觉得这样会更有意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