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鼠回宫传捷报,金牛奋蹄涌春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地方戏曲独特魅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精选一批地方戏精品小戏,推出“乡音荟萃——宿迁地方戏曲小戏展播”活动,为大家带来家乡味和年味十足的艺术大餐,给大家拜年啦!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泗州小戏《信仰》,敬请欣赏。
泗州戏小知识
泗州戏是泗洪的地方戏剧种。起源于泗洪县上塘、魏营、双沟、峰山等地。它是由两百多年前流传在苏皖边界地区的“拉魂腔”发展形成的。
“拉魂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分化为南、北、东三路,南路为泗州戏,北路为柳琴戏,东路为淮海戏。南路演唱“拉魂腔”的艺人大多是泗州人,且唱腔中又含有“泗州调”,因此于1952年定为“泗州戏”。
泗州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唱腔婉转华丽,优美动听,明快野艳,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女唱腔在每段唱腔结尾处,用小嗓翻高八度拉腔,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具有拉人魂魄之魅力。泗州戏唱腔随意性强,演员可根据自身嗓音的条件,随意发挥,故名“怡心调”。它具有是唱非唱,是说非说之特点,它的白口唱腔,表演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充分显示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2011年5月泗洪泗州戏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泗州小戏《信仰》
来源:泗洪县泗州戏剧团
内容简介:老杠头和老倔头是一对亲家也是一对冤家。这天老倔头拎着一瓶老酒上门了,因前些日子自己小中风住院,为老杠头帮他代缴党费的事登门致谢。说到党费没想到二人又争吵起来,也将七十年前的一段往事牵出来。七十年前的一场战斗使老杠头的幸存者,因党员材料被战火焚毁,老杠头失去了党员身份。老倔头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因为老杠头党员材料缺失,没有帮助老杠头恢复党员身份,没有党员身份全连留下的三块大洋的党费也无法交给党组织,成了老人的心病。一番争执和剖心之后,老倔头却拿出了一张党报,原来他一直在帮助老杠头找党,终于通过媒体帮助老杠头证实了党员身份。这一刻老泪纵横,他终于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