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新春走基层|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桥管家”》为南通这个特殊人群点赞!
2020年7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通车。它连接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是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
为了保障大桥的运行,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桥梁工昼夜不停,承担着检修维护的任务,大家都叫他们“桥管家”。
系上安全带,登上升降机,桥梁工郭翔的检修工作从沪苏通大桥的最高点——垂直高度430多米的主塔塔顶开始。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桥梁工 郭翔:
这个装置就是我们的北斗定位系统,固定在这里,北斗就可以精确地定位到这个桥墩的位置。检查一下它的连接导线、电源线,还有固定的支架有没有松动。进入大桥内,一层层环形悬梯临空架起,直通塔顶。
郭翔和工友们做好安全保护,顺着悬梯,开始检查主塔内壁。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桥梁工 郭翔:
我们目前这个位置大概相当于12层、13层楼这么高,我们主要检查混凝土,看下有没有裂缝或者剥落掉块。这种清脆的声音,证明我们混凝土强度,包括内部都是状态比较好的。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全长11公里,是全球首座主跨超过1000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正是靠着两座主塔和432根斜拉索,整座大桥得以稳稳地矗立在长江之上。
而定期检查维护嵌入桥身的钢索头就十分重要,这也是郭翔的工作任务。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桥梁工 郭翔:
现在看到这个一个点一个点的这个,就是斜拉索钢丝,就是要检查这个钢丝有没有脱铆。如果一根斜拉索出现问题,那么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深夜时分,所有列车停运后,大桥铁路面的检查才能启动。夜里的江面温度降至零度以下,寒风阵阵吹来。
每次夜班,桥梁工们忙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常态。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桥梁工 郭翔:
这颗螺丝栓松了,它声音不一样,过火车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桥梁的震动,我们把它拧紧。
郭翔说,在这座大桥上,有300多万枚像这样需要他们养护维修的螺栓。
其实,自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以来,17名年轻的桥梁工便昼夜不停轮流值守,他们几乎走遍了大桥的每个角落。
通过自学,郭翔现在还能操作无人机检查难以抵达的区域。
今年春节,他们中仍有不少人要坚守岗位。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桥梁工 郭翔:
在隐患发生前,我们及时把它排查出来,最重要的还是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我们就像大桥的“管家”一样,从早到晚,24小时守护好大桥的安全。
春节假期,还有许许多多各行各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守护着南通这座温暖的城市。
向每一个过年坚守岗位的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