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 | 就地过年,一起感受诗情画意里的中国古典年

2021年02月10日 09:45:1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子丑交替,冬去春来,传统的新年如约而至,许久未见的亲朋,“柿柿如意”呀!

  从古至今,浓厚的年味儿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他们赋诗作画,传唱至今的名篇佳作又为欢天喜地的年俗增添了诗情画意!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局部


  这首《节日诗词·探春令》写的是宋朝宗室赵长卿家的新春佳节。

  在美妙的乐声中,宴会开始了,大家欢聚一堂,喜迎新年。

  姑娘纤手端来清爽精致的春盘,东风和畅,一家人喜气洋洋。

  到处插着幡儿胜儿,焕然一新,女孩子的穿戴更加整齐、美丽。

  诗人在此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吉祥顺利,新年万事如意。

  宋朝的新年可谓热闹非凡,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大街小巷“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赌……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裳,把酒相酬尔”,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欢庆景象。


  古人过新年,除了在门上贴门神、挂桃符,还有驱傩赶鬼的仪式。唐代诗人孟郊的《弦歌行》专门描写了驱傩,可谓十分难得的古代年俗资料。

  鼓声、笛声一响,仪式就开始了。

  鬼很瘦,染成青面,只露出两排白白的牙齿。

  驱鬼的法师光着脚板,穿着红裤,急速前行,手里高高挥着茅草鞭,正追赶恶鬼。

  桃弓射出的箭击中鬼,就听见一声声惨叫,观众们在火光中哈哈大笑。

  一千多年后,我们通过这短短六句诗,依然能够感受到驱傩场面诡异神秘又紧张热烈的气氛。


  “卖痴呆”是古代一项特殊有趣的年俗。除夕之夜,大街上此起彼伏的都是小儿的叫卖声,卖的是两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痴与呆。

  这两样东西谁都不愿多沾,一般无人理会。小儿喊累了,嬉笑一阵,权当好玩。

  偏偏诗人凑趣要买,小儿鬼怪机灵,接口说:“您老人家要买,非但不用付钱,还可以奉送成百上千年的痴呆。”

  痴呆彻底送出,自然精明能干,这是小儿的心愿。而诗人有志难酬,独自生闷,不如多添痴呆,无所挂怀。


  唐玄宗刚刚执政时,有一位名叫史青的诗人,比后来的李白更狂妄,自称才华超过七步成诗的曹植,结果所言不虚,他五步作出《应诏赋得除夜》。

  诗人在描写旧年最后一个夜晚时,突出大自然除旧布新、万物回春的气象,尤其令他欣喜与激动的是,后园的春梅已悄悄绽放,“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而此时的朝廷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后,终于安定下来,迎来了如春天般欣欣向荣的局面,又暗戳戳地赞美玄宗的功绩。

  当即,史青被玄宗授予从三品的“左监内将军 ”,直接从布衣换成紫衣。

  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浪漫不过古人。


  新年伊始,村中人家也热闹非凡,访友宴饮、燃放爆竹、室内赏画……一派繁忙、喜庆的升平景象。

  而淳朴的田家人最关注的就是这一天的节候之变,如果风调雨顺、万物谐和,预示着将有一个好年头,会有好的收成,因此,占气候、祈年丰是他们新春真实而朴素的愿望。

  作为田园诗人,诗人孟浩然40岁入长安前一直住在襄阳,隐居鹿门山,所描写的田居生活真实、自然、闲适。


  那一年的元日正值立春。官府用红绿鞭抽打土牛三鞭,以劝农意,督促春耕;家家户户按照从年少到年长的次序饮用椒柏酒,迎接新春的到来!

  东风拂面,虽微带寒意,但很浅很淡。

  诗人赏花观柳的心情那么急切,似乎已经等不到正月十五挂灯的那个晚上了。

  如果不是看到东园中还有些残雪,他定要先赶到郊野,踏青游玩一番。

宋 赵孟頫 《千里江山图》局部

  “儿童竹马,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春天已经自顾自地来了,天地开始有了颜色,山川苏醒,草木声响,还犹豫什么残雪呢?快让眼睛也沾染春意!

唐 韩洸 《五牛图》局部

  感谢这一年来的陪伴,辛丑牛年愿每个人能找到心中的那“一亩地”,埋头不辍,润泽雨露,种桃种李种春风,都适意!

  我苏特稿 文/五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