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词叫“时间银行”,意思是把自己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积累起来,今后,等自己老了可以享受同等时间的养老照护服务。2020年,这项活动在南京已经全面推广,志愿服务涉及助餐、陪伴和护理。而最近,“时间银行”又新增了一个服务项目:教老人用智能手机!
改微信备注、付款、发红包、视频聊天……上午9点多,84岁的莫奶奶就跟着志愿者一步一步地学起来。为了生活、社交方便,去年,莫奶奶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可手机到手后,奶奶却被难住了。莫奶奶告诉记者,大女儿本身也快60岁了,也不懂智能手机;小女儿倒是懂,但是人在上海,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
如今,通过时间银行,莫奶奶可以下单“智能技术培训”服务。志愿者接单后,上门进行“一对一”教学。每次培训时长不低于1小时,总培训时长不低于5小时。莫奶奶最近持续学习,掌握了不少新新技能,这个春节就能和亲朋好友在网上互动了,还学会了给晚辈发微信红包。
“时间银行”志愿者王玲玲告诉记者,智能手机的教学一般是包括健康生活、娱乐、社交方面,重点教学是社交,在教老人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告诉老人微信钱包或者付款卡里面不要放太多的钱,手机上的一些小广告不要轻易点开,防止网络诈骗。
据了解,目前,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包括了像莫奶奶这样的80周岁及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此外,南京市60到79周岁低保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老人,以及农村的留守老年人,也能免费享有养老服务“时间”。
在下单功能上,也十分人性化。老人的子女可以绑定账号,帮老人在时间银行下单志愿服务。老人自己也可以电话社区养老工作服务站,请工作人员在后台下单。接下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
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周新华说,首先要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强化他们自身教学专业技能,现在也正在和信息公司进行联系,准备组织开发一个小程序,老人通过智能技术辅导之后到底掌握得怎么样,来检测培训效果,实现一种闭环的管理服务模式。
未来,南京市民政部门也将持续优化时间银行的客户端界面,拓宽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大对志愿者服务技能培训,不断完善“时间银行”,激发志愿服务活力。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吴伊端 张健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