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慧化急救体系,再到掌上健康苏州便民服务,苏州正通过一系列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手段,赋能医疗健康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构筑起现代化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在苏大附二院的救治指挥会诊中心,屏幕上正显示着救护车的车内情况,患者的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既往就诊记录,也已实时传递到医院内。再加上装备好的视频通话系统,一辆“移动诊室”就此为患者搭起了生命通道,实现了患者“上车即入院”的急救诊疗模式。而这样联动高效的智慧急救平台目前已覆盖苏州各大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士长主管护师武妍介绍说, 特别是针对一些严重创伤的或者是心脏呼吸骤停的,我们也是通过提前获取患者在车上的生命体征,在病人到达前全部做好准备,等着患者来,然后给予一个最佳的救治,缩短了患者救治的一个时间,整体来说提高了患者的急救效率。
互联网和数字化的赋能,不仅让苏州的协同急救体系更高效,也让老百姓的就医流程更便捷。在“健康苏州掌上行”服务平台,小张点点手机,就能实现挂号、缴费以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相关的病史和CT资料也会随之同步到医生手里。疫情期间,“健康苏州掌上行”更是发挥大数据优势,迅速上线了全预约诊疗、发热门诊查询、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线上口罩预约等便民服务,有效缓解了市民的“堵点”“痛点”问题。
苏州市民小张告诉记者,现在预约挂号,还有现在新出来的核酸检测,实际上的话用起来都是非常方便的,也是不需要来医院这边排队。还有以前的我体检报告,包括一些影像、图像报告的,都能通过手机上面查。
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的碰撞融合,为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筑起百姓健康的最强基石。“十三五”期间,苏州全市共建成互联网医院5家,完成74辆数字化急救车的改造与39个急救站的整体部署应用,专科救治中心累计救治患者超12.8万人次。苏州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2岁,位列全国第一。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盛乐说,今后我们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老百姓的满意作为落脚点,积极地打造智慧健康服务工程,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及互联网来努力建设好符合超大城市的定位,符合百姓健康期盼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施志鹄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