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支女子救援队要做“全国一流”

2021年02月04日 16:05:34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防控疫情时,平时柔弱的她们摇身变成“女汉子”,肩背消毒桶、手提消杀器“冲锋陷阵”;她们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在广场普及、到学校宣讲;三九寒冬,她们刻苦训练只为时刻做好准备听从召唤。她们就是江苏省第一支女子救援队——无锡市女子救援队,虽然刚刚成立2个月,但她们的目标是“全国一流”。

  雾里看“花”别样美丽

1612358524366022491.jpg

  1月30日上午9点,丽新路社区门口,6台消毒弥雾机器在地上一字排开,几名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无锡市女子救援队队员正在对消毒机器进行检查,补充油、药、水。她们一人扶着漏斗、一人拎着水桶,将清水灌入药桶中,并投入了几片含氯消毒片,“药桶一共是3个,大的1个是药箱、1个是水箱,小的是烧汽油的油箱,桶灌满后大概有40斤,加上10多斤的喷雾枪,整套装备差不多有50斤。由于装备比较重,一般我们是2人一组轮流背。”说完,她们就利落地挎着喷雾器械,背上了沉重的药桶。

  “报告,调试完毕,可以出发,请队长指示。”一切准备就绪后,队员们列队整齐向队长汇报。“根据预案,各组注意安全,可以出发。”随着队长彭德英的一声令下,女子救援队的15名队员分成5组按防疫要求,在社区志愿者的引导下开始了全面防疫消杀志愿服务。

  当消毒弥雾机器启动后,巨大的声响如同摩托车发动机一般,白色的药雾瞬间弥散开来。垃圾桶、公共厕所、楼道厕所是重点,队员们一一仔细扫过。

1612358789715062243.jpg

  当天消杀的三棉新村建造年代已久,私房、楼房混建,老楼房里没有电梯,队员们就在1米宽的楼梯里上上下下,一层一层地消杀;私房的通道内阴暗狭窄,队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社区书记林水芳告诉记者,虽然前段时间经过整治清理,环境看上去比较整洁,但老小区跟商品房小区还是不能比。“这里房子破旧,老人较多,有的还在用公共厕所、痰盂、马桶之类的,所以他们更迫切地需要志愿团队的帮助。“谢谢志愿者们!来消消毒我们也放心!”在家大扫除的陈阿姨看到志愿者来消杀高兴地说。

  基本上每消杀2栋楼,队员们就要去补充药水,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消杀工作。看着一道道纤弱的红色身影背着沉重的药桶和机器在雾气中来回穿梭,朦胧却又无比耀眼。当记者在消杀间隙询问队员们机器吵不吵、背着累不累时,她们笑笑说“习惯了”。“我去年第一次用这个机器,回家吃饭时手抖得连碗都端不住,现在一个人就能背。”指导员杜娟说,别看大家平时看起来是柔弱的女子,一出任务秒变“女汉子”,甚至有些队员一个人就能肩背消毒桶、手提消杀器“冲锋陷阵”。

  成立建制“江苏第一”

  “帮助他人,升华自己!加油!”经过近2个小时的奋战,消杀任务顺利完成,队员们满头大汗地喊着口号,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列队完毕稍事休息后,队员们又投入了体能训练。

1612359162911041245.jpg

  据了解,无锡市女子救援队是江苏省第一支专业女子救援队,自去年12月5日正式成立以来,这次任务是成建制后开展的第三次防疫消杀行动,也标志着这支队伍能够独立完成全天候、全场地和全方位的防疫消杀任务。

  当被问及为何会想到成立一支女子救援队时,无锡市红十字救援队队长、女子救援队总督导余雷表示,其实在前年下半年他就萌发了这个念头,“在我十多年的救援经历中,觉得如果能有一支专门的女性队伍来从事某些救援工作可能会更合适。”

  救援分为突发事件搜救和应急知识宣传培训两大块,在余雷看来,一些灾难面前,也许女性的体力、爆发力不如男性,但耐力、毅力、抗压能力和亲和力等方面要比男性强,尤其是伤员急救之后的心理安抚工作女性来做更合适。

  余雷举了个例子,去年疫情期间他和现女子救援队指导员杜娟一起去给五院做消杀,“尽管我经历过这么多,但当我踏进隔离区,穿过三道门,看到地上写着‘重度污染区’这几个红字时,老实说我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很紧张的。但杜娟看都没看就直接进去了,心理状态明显比我好”。

  去年疫情期间,一群女性志愿者的出色表现,更坚定了余雷想要组建一支专业女子救援队的决心。之所以在去年底才建制成功,是因为这支队伍的选拔机制十分严格。招募启动后就开始了每周两晚、连续2个月的技能培训,经过严格的救护技能、应急技能、野外生存、队列训练和思想素质教育等考核,从百余名报名者中选拔出了20位核心骨干队员和60名后备队员。其中,队长彭德英和指导员杜娟都是“无锡好人”,杜娟还是“中国红十字会抗疫优秀志愿者”。

  努力打造“全国一流”

1612359809283080104.jpg

  队伍成立之前的培训考核只是起点,此后是更严格的训练和演习。新年第一天,救援队就是在集训中度过的。队伍成立以来,她们以整齐的队容、良好的纪律,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广场为市民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学校搭建防疫隔离帐篷,多次为大型活动进行应急救护保障,帮助和救治伤员50多人次。光是1月,她们就有26场培训及志愿服务。

  队伍的进步余雷看在眼里,队伍的出勤率、纪律性和责任心更让他欣慰。1月13日18时,余雷接到市文明办电话,要求当晚20时准时派出10名优秀志愿者前往太湖广场协助清理油画残迹。彭德英和杜娟接到余雷的指令后,立刻赶到队部并发出集结通知。20时还差5分,除了在外地无法赶到现场的队员,其余18名队员提前集结整队完毕。

  女队员们不顾严寒,用冰冷的水冲洗地面、用钢丝蘸着刺鼻的稀释液一点一点刷洗顽固的颜料痕迹。手套被腐蚀了也不在意,腰酸了就直一会儿身继续刷;眼睛被稀释液熏得睁不开,背着风吹一下继续干;哪怕有人闻着稀释液的刺鼻气味过敏想吐,也不愿退却。所有队员全部坚持到最后,直到广场上没有一丝痕迹为止。

  “正是在两位优秀领头人的以身作则下,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余雷说,他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全国一流的女子救援队,因此平时对队员们的要求很高,“我只做技术指导,队伍管理的重担全部交给了队长”。

  一开始,彭德英压力很大,也担心太过严格会把人“吓跑”,但余雷告诉她,作风品质决定了队伍的战斗力,宁缺毋滥。事实证明彭德英的担心是多余的,严格的训练和规章非但没把人“吓跑”,反而凝聚了更多优秀的人,每次出勤率都很高。赵焱烨以前没做过志愿者,一开始是抱着考张急救证的想法来参加培训的,结果却被这支优秀的队伍深深吸引了,还当选了队委。

  1992年出生的杜娟是队里年纪最小的,总是抢着重活、累活、脏活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一次在做马拉松志愿工作时,有个参赛者不舒服呕吐得厉害,杜娟不怕脏,第一个冲上去帮助清理呕吐物并细致照顾参赛者。她说,自己年轻就该多承担些,“姐姐们来自各行各业,基本都上有老下有小,还能抽出时间这么积极刻苦地投入训练和活动,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大家都很团结,在非常时刻,能用我们专业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做点事,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就觉得很开心。”

  (来源:江南晚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