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国际陆港加快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1年02月02日 09:17:21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月1日,记者来到淮海国际港务区铁路货运中心片区,铜山货场路南的陆港行政商务区已经建到六层,东侧的海关联检大楼、海关监管点扩建工程的主体框架也都搭建了起来,投资15亿元的中农联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投资12亿元的中林集团木材集散中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基础建设方面,港务区辖区“四纵五横”骨干道路、物流园区已上报纳入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挂图作战”重点项目,商务中心起步区规划选址已经完成。新的一年,淮海国际陆港将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全国高铁通达省会最多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首家地铁城市,2020年,徐州交通运输发展迈入了“畅达全国、通达全球”的新阶段。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成效显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淮海国际陆港、顺堤河亿吨大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建设全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淮海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蔡前锋告诉记者,去年7月30日港务区正式成立后,就确立了建设内陆国际化枢纽经济新高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区域样板、全国东西对外开放门户、淮海经济区崛起引领区、开放型经济改革创新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新的一年,港务区将紧扣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任务,持续巩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做强国际陆港等平台载体,更高水平推动对内对外开放。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徐州可以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作出更大贡献。特别要把做强淮海国际陆港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综合保税区、高铁物流园区等平台建设,促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枢纽功能、做强枢纽经济,努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枢纽城市。

  蔡前锋介绍,新的一年,淮海国际港务区将以发展繁荣枢纽经济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枢纽偏好型产业、临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等,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吸引一批国内外物流、外贸、跨境电商等知名企业落户。坚持以做大做强中欧班列为依托,加快完善现代开放平台。提高中欧班列覆盖城市范围,今年计划开行超400列,“十四五”末突破1000列/年,积极承担国际班列集零成整、中转集散功能,打造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贯通“河海统筹、欧亚陆桥、快捷路网、空中走廊”四大线路,构建内外互济、东西双向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试点。力争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增长60%以上,多式联运货运量翻一番,低成本、高效率的“一带一路”节点基本建成。加快建成立足江苏、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一流国际陆港,全面提升全球要素配置能力。

  作为新成立的双向开放港务区,淮海国际港务区正在重点攻关省工作专班排定的17项重点任务,细化排定了6大类68项重点任务,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快建设现代陆港新城。港务区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理念,全力开展产城融合创新试点,建设发展协调、宜居宜业的产业港城。为全面加强城市北区生态建设,港务区已经启动“大运河”“九里湖”片区修复及景观提升规划编制,建设生态优美、景色宜人的绿色港城。同时,以华美大数据产业园为龙头,加快构建淮海国际陆港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系统整合数据资源,建设融通高效、便民利企的智慧港城。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