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点、规模等诸多方面考量,苏州与北京、上海同是历史名城中的特色城市,也处于13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排头兵”位置。“十四五”开局之年,苏州继续发力,展现出新气象。
苏州:
1982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7年发布《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已完成拥有百家博物馆目标
要做“最江南”的文化名城
1月27日,苏州市举行“百馆之城”发布会,宣布苏州已建成开放包含纪念馆、陈列馆以及馆藏古代书画、古籍的美术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102家。苏州市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1.2家。
早在2012年,苏州即已通过了“十大文化工程方案”,第一次提出“博物馆城建设推进工程”。2018年,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繁荣兴盛三年行动计划》中,苏州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使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00家左右”目标。
2021年1月22日,苏州下起了雨,颇具特色的苏州博物馆呈现烟雨朦胧的别样景致。 王建康摄
据了解,苏州现已基本形成了以苏州博物馆为龙头、国有馆为主体、主题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各类博物馆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市备案博物馆共接待观众3623.22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571.5万人次。截至2020年底,全市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31759件/套,其中馆藏一、二、三级文物共14663件/套。
1月12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到2023年,通过大力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使苏州“最江南” 的文化特质更加凸显,全面提升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力。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作为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历史遗存底蕴深厚,文化艺术星光璀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营商环境首屈一指。江南文化是苏州的最亮名片,找回“江南文化”的精神基因,重塑“江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苏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与此同时,苏州“运河十景”建设正式启动,将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
链接
北京、上海、苏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国家文物局于2020年9月公布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首批名单包括: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辽宁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国家文物局表示,列入创建名单的地区,将围绕特大城市特定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不同产权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机制、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传承、大遗址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持续深化改革,撬动更多制度供给和资源要素支持,着力动真碰硬、破解难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示范效应。
据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