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红色历史文化,南京溧水这条“江苏最美小康路”你知道不

2021年01月30日 11:10: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交通兴,百业旺。近年来,江苏各地不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促进农村公路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日江苏评出了5条最美小康路,其中南京市溧水区的枫石线公路因为带动周边村民特色致富名列其中。

融合红色历史文化,南京溧水这条“江苏最美小康路”你知道不

【融合红色历史文化 一条路带来八方客】

  江苏台记者王兵说:“我现在在南京市溧水区枫石线公路,这条公路也被称为红色大道。在这条公路边上有一个村叫李巷村。抗战时期无数指令电报从李巷飞向苏南各地,这里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梅章等新四军领导都在李巷战斗、生活过。”

融合红色历史文化,南京溧水这条“江苏最美小康路”你知道不

  李巷隶属白马镇石头寨村。多年来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唯有斑驳的青砖墙,古老的明沟渠在诉说着它的历史。

  南京市溧水区石头寨村党支部书记周建明说:“这个地方是当时抗战时期的交通总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中心。南边到高淳的漆桥,北面到句容的茅山,新四军干部护送、物资的传送从这出去。”

融合红色历史文化,南京溧水这条“江苏最美小康路”你知道不

  为了加快经济薄弱村的发展,从2017年开始,南京市溧水区将农村公路与红色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新建了7.513公里长的枫石线公路,连通附近乡村道路。为“红色李巷”的发展打通了关键瓶颈,通过道路将红色文化产业辐射至周边36平方公里,带动美丽乡村文化共同发展,让红色教育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目前“红色李巷”每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

  一条路带来八方客,也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

  周建明说:“我们也安排了近百人参与‘红色李巷’的就业,包括保安、保洁、讲解等。”

  一些村民还在政府部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下,在家门口创业当起了老板,村民杜大荣原先在外打工,2017年将老家的房子整修成"红色人家大食堂",去年农家乐的营业额已经突破百万元。

  南京市溧水区石头寨村村民杜大荣说:“当时开办的时候确实有些担心,不知有没有客源。后来经过这几年的经营,我们现在底气越来越足,信心也越来越大。”

融合红色历史文化,南京溧水这条“江苏最美小康路”你知道不

【融合新型现代农业 一条路成为小康路】

  除了发展红色旅游,溧水区还将农村公路与新型现代化农业深度融合,依托南京国家农高区的科研优势,帮助石头寨村不断深化黑莓、蓝莓产业,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村民王昌米种了10多年的蓝莓,原先交通不畅,影响蓝莓的销售和采摘,如今他的种植采摘园边上新修了两条农村公路,这让老王高兴不已。

  南京市溧水区石头寨村村民王昌米说:“现在农路好了,你像我们蓝莓运输出去也方便,来采摘的游客也多。”

融合红色历史文化,南京溧水这条“江苏最美小康路”你知道不

  现如今石头寨村已经建成8000多亩种植基地,成为全国蓝莓、黑莓"第一村",石头寨村也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020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周建明说:“2020年我村蓝黑莓的产量达到了3000多吨,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人均增收1万多元。”

融合红色历史文化,南京溧水这条“江苏最美小康路”你知道不

  包括枫石线公路在内,自2015年以来,南京市溧水区累计投入43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500余公里。

  南京市溧水区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公路站站长夏光平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以后,实现了由‘通上车’向‘富一方’,由‘交通线’向‘风景线’,由‘平安路’向‘健康路’的质变。”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在2021年度省政府15类52件民生实事中提到,完善农村公路路网,江苏将新改建1500公里农村公路,相信未来有更多的与人居环境、精神文明相融合的美丽公路,出现在咱们村民的家门口。

  (王兵 韦少华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